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指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ㄡˇㄓㄤˇㄑㄧㄢˊㄉㄨㄢㄈㄣ˙ㄉㄜ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ㄕㄡˇㄓˇ」、「ㄓˇㄨㄣˊ」、「ㄕˊㄓˇㄉㄚˋㄉㄨㄥˋ」。
  2. ㄩㄥˋㄕㄡˇㄓˇ˙ㄊㄡㄓˊㄅㄧˇㄖㄨˊ:「ㄓˇ鹿ㄌㄨˋㄨㄟˊㄇㄚˇ」、「ㄇㄨˋㄊㄨㄥˊㄧㄠˊㄓˇㄒㄧㄥˋㄏㄨㄚㄘㄨㄣ」。
  3. ㄔㄠˊㄒㄧㄤˋㄉㄨㄟˋ˙ㄓㄜㄖㄨˊ:「ㄕˊㄓㄣㄓㄥˋㄓˇ˙ㄓㄜㄕˊㄦˋㄉㄧㄢˇ。」、「ㄑㄧㄥˇㄋㄧˇㄅㄨˊㄧㄠˋㄩㄥˋㄑㄧㄤㄓˇ˙ㄓㄜㄨㄛˇ˙ㄉㄜㄊㄡˊ。」
  4. ㄉㄧㄢˇㄔㄨㄖㄨˊ:「ㄓˇㄉㄧㄢˇ」、「ㄓˇㄇㄧㄥˊ」、「ㄓˇㄐㄧㄠˋ」。
  5. ㄒㄧㄨㄤˋㄖㄨˊ:「ㄓˇㄨㄤˋ」。
  6. ㄓˊㄌㄧˋㄑㄧˇㄌㄞˊㄖㄨˊ:「ㄌㄧㄥˋㄖㄣˊㄈㄚˇㄓˇ」。
  7. ㄔˋㄗㄜˊㄖㄨˊ:「ㄑㄧㄢㄈㄨㄙㄨㄛˇㄓˇㄨˊㄅㄧㄥˋㄦˊㄙ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ǐ
解釋:
  1. 手掌或腳掌前端分支的部分。
    【例】手指、腳指、無名指
  2. 以手指或物的尖端點出方向。
    【例】指著鼻子、指著黑板、時針指著一點 ◎
  3. 點明、示知。
    【例】指正、指導
  4. 意思的趨向。
    【例】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抽象的事物而言。
  5. (頭髮)直立向天。
    【例】令人髮指
  6. 仰仗、依賴。
    【例】指望、指靠
  7. 一個手指的寬度。
    【例】這鞋大了點,還剩兩指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ǐ
解釋:
[名]
1.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新樂府.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2.一個指頭的寬度稱為「一指」。如:「三指寬的距離」。
3.用意、主旨。如:「言近指遠」。《書經.盤庚上》:「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願聞其指。」
[動]
1.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贈美人〉詩:「遙指紅樓是妾家。」
2.朝向、對著。如:「時針正指九點。」、「狙擊手把槍管指向甘迺迪。」《呂氏春秋.審分覽.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
3.希望、依賴。如:「指望」、「這老太太就指著她兒子養活呢!」
4.斥責。《呂氏春秋.恃君覽.行論》:「故布衣行此,指於國,不容鄉曲。」《漢書.卷八六.王嘉傳》:「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5.直立、翹起來。如:「令人髮指」。《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ái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頭。
  2. [[量] ] 以指寬作為計算寬度的單位。
音讀: tsí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頭。
  2. [[動] ] 用手指將目標、東西表示出來。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手指頭將東西表示出來。
音讀: tsí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