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詩經〕(毛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六百年的作品,計三百十一篇,其中有六篇為「笙詩」,有目無辭,故實存為三百零五篇,作者多不可考。〔詩經〕主要靠周代采詩的專官「行人」,四出採訪,網羅了各地的民間歌謠,由樂官選擇修飾再配合朝廷公卿的獻詩,使〔詩經〕成為表達民情風俗和宣揚政教的古典名著。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有孔子刪詩之說,後人多懷疑。但從〔論語〕記載,可知孔子已把〔詩經〕列為教材。秦火之後,漢初傳詩的有齊、魯、韓三家,皆為今文派,並列為學官;而古文毛氏傳晚出。後來三家詩皆散佚,今日之詩經,即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之毛詩。
  〔詩經〕之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1)風:為民間歌謠,有十五國風,計一百六十篇;(2)雅:為貴族之正聲雅樂,分大雅及小雅二種,共一百零五篇;(3)頌:為宗廟祭祀之樂歌,分周頌、商頌、魯頌三種,共四十篇。
  孔子注重詩教,在〔論語‧為政〕中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揭示了他對〔詩經〕的基本看法。〔論語‧陽貨〕中又提出學詩的功用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歷代研究〔詩經〕的書籍汗牛充棟,較重要的有鄭玄〔毛詩箋〕、孔穎達〔毛詩正義〕、朱熹〔詩集傳〕、姚際恆〔詩經通論〕、方玉潤〔詩經原始〕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詩經〕(毛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