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同歸於盡 - 教育百科
ˊ
ˊ
ˋ
  • 漢語拼音 tóng guī yú jì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ng guī yú jìn
解釋:
同赴毀滅或一起走向死亡。如:「你這個做法無異是和對方同歸於盡。」《崇禎本金瓶梅》第一回:「單道世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著甚要緊!」《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同歸於盡》引《病玉緣劇》:「倘有一毫防備不周,勢必同歸於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同歸於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釋義:
一同毀滅或死亡。語出唐.獨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
△「玉石俱焚」
典故說明:
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一同毀滅或死亡。
使用類別
用在「一起滅亡」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很氣憤地說要與仇人同歸於盡。
  2. 他身綁炸彈,準備衝入敵營,和敵人同歸於盡。
  3. 你要冷靜下來,貿然行動只會和對方同歸於盡。
  4. 歹徒手握著炸彈的遙控器,威脅警方要和人質同歸於盡。
  5. 我軍唯恐遭到同歸於盡式的爆炸攻擊,所有人員都提高警備。
  6. 那位戰士身上綁滿炸彈,然後駕車衝入敵營,與敵軍同歸於盡。
  7. 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爭鬥,最後竟落得同歸於盡的下場。
  8. 同歸於盡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我們一定要活下去,和對方周旋到底。
  9. 我軍已經抱定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絕對不會讓敵人越雷池一步。
辨識:
近義成語
玉石俱焚芝艾同焚蘭艾同焚
形音辨誤

典源:
唐.獨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據《全唐文.卷三九三.獨孤及》引)昨日經過,遽成疇昔,何變化之速,乃至於是!視不及瞬,言不及息,嗚呼元君,今已返於機。夫彭祖(1)、殤子(2)同歸於盡,豈不知前後相哀,達生者(3)不為歎。公齒髮未老,官途方半,相視而笑,冀前路各有所展。豈圖間闊數日,而死生間之。

〔注解〕 (1) 彭祖:古長壽之人,相傳活了八百歲。 (2) 殤子:未成年而死之人。 (3) 達生者:通達生命的人。
書證:
01.唐.獨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夫彭祖、殤子同歸於盡,豈不知前後相哀,達生者不為歎。」(源)
02.《列子.天瑞》唐.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於盡耳。」
03.宋.劉摯〈乞令蘇軾依舊樣詳定役法奏〉:「此議之所以同歸于盡,一人曰可皆曰可,一人曰是皆曰是,信如此又何以議為哉?」
04.《崇禎本金瓶梅》第一回:「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著甚要緊!」
05.《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同歸於盡》引《病玉緣劇》:「倘有一毫防備不周,勢必同歸於盡。」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同歸於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