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ū jià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書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ū jià |
解釋:
陳放、存放書籍的架子。《紅樓夢》第五一回:「正說時,人回大夫來了。寶玉便走過來,避在書架後面。」也稱為「書槅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書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ook Case |
作者: | 郭碧芬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傳統圖解百科字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c Dictionary)對書架所下的定義為:「書架為一內設隔板分層用以存放書籍的家具。」書架最早可追溯到西元7世紀時愛米爾提尼斯的手稿「Codex Amiatinus」中,已出現書架雛型的圖片。儘管當時印刷術已被應用,但書籍仍被視為珍品而普遍地被存放於櫥櫃中。 直至17世紀,經過結構設計的書架才出現。日記學家丕普斯(Samuel Pepys)所擁有的12座橡木書架則被認為是英國最早的書架,最初的數個完成於1666年,目前這12座書架全數被存放於英國劍橋的馬格達林學院(Magdalene College)丕普斯圖書館內。而在義大利,一種嵌入牆內的書架亦於17世紀問世。同時期,法國人已將書架的上半部裝上玻璃以取代傳統的木質材料。 到了18世紀,書架的樣式已趨向簡單化,比例合宜,注重實用,並採薄木板,當時一些結構上的特色如三角楣飾、擔板、壁柱等均盛行一時。18世紀末,開始出現一種可轉動的小型書架,沒有門,只靠中央一根固定在底座或爪型器具上的柱子轉動,此後書架不僅在型態、尺寸、擺設位置朝向多樣化,其用途也擴展至古董珍品的陳列。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書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