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偶發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ǒu f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ǒu fā
解釋:
  1. 偶然發生。
    【例】偶發事件、偶發狀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偶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ǒu fā
解釋:
偶然發生。如:「偶發事件」。《封神演義》第二六回:「御妻偶發沉痾心痛之疾,惟玲瓏心可愈。」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偶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ance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偶發」一詞有多種涵義;當偶發事件發生時,有多種意指:一是不在行動者計畫範圍之內所發生的事件,如兩個朋友在路上不期而遇;二是不明事件所引發的原因,如恐龍突然自地球上消失;三是兩個原本各自獨立不相干的事件,因緣際會地產生所形成的事件,如一個外出散步的人走在街上被從樓上丟下的酒瓶擊中;四是在某一特定範圍中被視為其他事件的基礎的事件,如要以牛頓(I. Newton)的萬有引力定律來推估火星的位置和速率(velocity),則先要設定一個火星最初的位置及速率,以便來做推估的工作,那被設定的位置及速率即是偶發的事件;五是沒有原因的事件(uncaused event),這樣的事件又稱為純粹偶發事件(pure chance event)。在哲學的討論中,「純粹偶發事件」最為哲學家所注意。
  哲學家中伊比鳩魯(Epicurus, 341~270 B.C.)、帕爾斯(C.S. Peirce, 1839~1914)、詹姆斯(W. James, 1842~1910)都認為有純粹偶發事件的存在,和決定論者的觀點不同。伊比鳩魯認為構成物質的原子,本來以等速垂直穿過空間,有些原子偶然轉向,與其他原子聚合成叢,而形成物體;人的心靈就有這種無因的轉向。帕爾斯認為,決定論是自然科學中的公設(postulate),但這條公設並沒有實徵上的證據(empirical evidence),相反地,實徵證據在在否定決定論;只要科學觀察做得夠精確、做得夠多,我們即會發現與科學相對的法則(scientific laws),都會有許多例外,它們不是科學法則所能說明的。帕爾斯認為,我們只有在認定純粹偶發事件存在的情況下,才能解釋上述現象。詹姆斯認為純粹偶發事件之「偶發」是和「必然」相對的概念,既不能證明其存在,也不能否定其存在。
  近代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的發展,也傾向於反對決定論;量子力學發現在微粒子的世界(subatomic level)中,某些微粒子所形成的運動是不規則、測不準的,因此起碼在微粒子的世界中決定論是行不通的。究竟量子力學的發現是否真的否定了決定論,仍然是受爭議的議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偶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