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役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
解釋:
[動] 1.戍守邊疆。《說文解字.彳部》:「役,戍也。」《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2.使喚、差遣。如:「役使」、「奴役」。《孟子.離婁上》:「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 3.作為、施行。《禮記.表記》:「君子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役禮。」 4.服事。《左傳.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晉.杜預.注:「役,事也。」 5.吸引、牽纏。唐.孟郊〈古離別〉詩:「春芳役雙眼,春色柔四支。」唐.顧敻〈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詞:「佳期幽會兩悠悠,夢牽情役幾時休?」 [名] 1.士兵。《國語.吳語》:「寡人帥不腆吳國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2.事件。多指戰爭而言。如:「戰役」、「八二三之役」。《左傳.昭公五年》:「邲之役,楚無晉備,以敗於鄢。」 3.為國家所盡的義務、勞力。如:「兵役」、「服役」。 4.供差遣的人。如:「苦役」、「僕役」、「雜役」。《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陶潛傳》:「汝輩幼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戍守邊疆。《說文解字.彳部》:「役,戍邊也。」《詩經.王風.君子於役》:「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2. 戰事。如:「戰役」、「八二三之役」。《左傳.昭公五年》:「邲之役,楚無晉備,以敗於鄢。」 3. 士兵。《國語.吳語》:「寡人帥不腆吳國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4. 服事。《左傳.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晉.杜預.注:「役,事也。」 5. 為國家所盡之義務、勞力。如:「兵役」、「服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貨志上五》:「民避役者,或竄名浮圖籍,號為出家,趙州至千餘人,詔出家者須落髮為僧,乃聽免役。」《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子丕繼業,差役甚重,東西驅馳,未有寧歲。」 6. 使喚、差遣。如:「役使」。《孟子.離婁上》:「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荀子.修身》:「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 7. 供差遣之人。如:「僕役」、「雜役」。《南史.卷七五.隱逸列傳上.陶潛》:「汝輩幼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三國演義》第二回:「玄德幾番自往求免,俱被門役阻住,不肯放參。」 8. 施行。《禮記.表記》:「君子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役禮。」 9. 吸引、牽纏。唐.孟郊〈古離別〉詩:「春芳役雙眼,春色柔四支。」唐.顧敻〈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詞:「佳期幽會兩悠悠,夢牽情役幾時休?」 |
|
注音: | ㄧ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役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