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像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ㄤㄙˋㄖㄨˊ:「ㄊㄚㄓㄤˇㄉㄜˊㄒㄧㄤˋㄈㄨˋㄑㄧㄣ。」、「ㄊㄚ˙ㄉㄜㄧㄢˇㄐㄧㄥㄒㄧㄤˋㄇㄚ˙ㄇㄚ。」
  2. ㄖㄣˊㄨˋ˙ㄉㄜㄊㄨˊㄏㄨㄚˋㄏㄨㄛˋㄉㄧㄠㄙㄨˋㄖㄨˊ:「ㄏㄨㄚˋㄒㄧㄤˋ」、「ㄙㄨˋㄒㄧㄤˋ」、「ㄈㄛˊㄒㄧㄤˋ」、「ㄉㄧㄠㄒㄧㄤˋ」。
  3. ㄖㄨˊㄅㄧˇㄖㄨˊㄅㄧㄠˇㄕˋㄊㄨㄟㄘㄜˋ˙ㄉㄜㄩㄥˋㄘˊㄖㄨˊ:「ㄒㄧㄤˋㄊㄚㄓㄜˋㄧㄤˋ˙ㄉㄜㄖㄣˊㄅㄧㄥˋㄅㄨˋㄎㄜˇㄎㄠˋ。」、「ㄒㄧㄤˋㄐㄧㄣㄊㄧㄢㄙㄨㄛˇㄈㄚㄕㄥ˙ㄉㄜㄕˋ便ㄅㄧㄢˋㄕˋㄗㄨㄟˋㄏㄠˇ˙ㄉㄜㄌㄧˋ˙ㄗ。」
  4. ㄈㄤˇ彿ㄈㄨˊㄙˋㄏㄨㄖㄨˊ:「ㄏㄠˇㄒㄧㄤˋ」、「ㄓㄜˋㄉㄧˋㄈㄤㄒㄧㄤˋㄕˋㄘㄨㄥˊㄑㄧㄢˊㄘㄥˊㄐㄧㄥㄌㄞˊㄍ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g
解釋:
  1. 人物的圖畫或雕塑。
    【例】人像、畫像、雕像
  2. 如同、相似。
    【例】相像、不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g
解釋:
[名]
1.形貌、模樣。《淮南子.主術》:「此皆有充於內而成像於外。」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外像兒風流,青春年少;內性兒聰明,冠世才學。」
2.人物的圖畫或雕塑。如:「人像」、「畫像」、「雕像」。
[動]
1.相似。如:「他的眼睛像父親。」漢.王充《論衡.非韓》:「作為操止,像類賢行,以取升進。」
2.如、比如,推測或譬喻之詞。如:「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可靠。」、「像今天的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ū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相似。
  2. [[副] ] 如、如同。
音讀: siō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人、物的形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相似。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像,似也。」漢.王充《論衡.非韓》:「作為操止,像類賢行,以取升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就是同父合母的兄弟、同胞雙生的兒子,道是相像得緊,畢竟仔細看來,自有些少不同去處。」

2. 模仿。《字彙.人部》:「像,摹倣也。」《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列傳》:「廣開園囿,採土築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絕澗,有若自然,奇禽馴獸,飛走其閒。」

3. 形貌、模樣。《淮南子.主術》:「此皆有充於內而成像於外。」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外像兒風流,青春年少;內性兒聰明,冠世才學。」

4. 人物之圖畫或雕塑。如:「蠟像」。《南史.卷七六.隱逸列傳下.阮孝緒》:「末年蔬食斷酒,其恆供養石像先有損壞,心欲補之,罄心敬禮,經一夜忽然完復。」宋.王安石〈杜甫畫像〉詩:「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

5. 如、比如,推測或譬喻之詞。宋.唐慎微《證類本草》卷五:「見一童子以五綵囊承取柏葉下露,露皆如珠……今人八月朝朝作露華明,像此也。」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一:「若大臣見那人有材能的,便像他自家有這材能一般。」

注音: ㄒㄧ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