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兒童行為模式問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havioral Style Questionnaire, BSQ]
作者: 王珮玲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兒童行為模式問卷主要目的在評估三至七歲兒童的行為模式,係由臺大兒童心理衛生中心發展研究小組根據卡瑞(Carey)及麥克大衛(McDevitt)所編的〔行為方式問卷〕(Behavior Style Questionnaire, BSQ)編製而成。
  量表原文應譯為「行為方式問卷」,但醫院一般通稱為「兒童氣質量表」。量表包括九個項目:(1)活動量:指兒童全天的活動中,其動作節奏的快慢及活動頻率的高低;(2)規律性:指反覆性的生理機能,如睡眠和清醒的時間、飢餓和食量等是否有規律;(3)注意力分散度:指是否易被外界刺激而干擾,改變他正在進行的活動;(4)堅持度:指正在做或想做某件事時,若遭到困難或挫折時,仍繼續維持原活動的傾向;(5)趨避性:指第一次接觸人、事、物、場所和情況等新刺激時,所表現接受或拒絕的態度;(6)適應性:指適應新的人、事、物、場所和情況的難易度和時間的長短;(7)情緒本質:指在一天中,行為表現愉快或不愉快,和悅或不和悅,友善或不友善程度的比例;(8)反應閾:指引起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9)反應強度:指對內在和外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
  原量表之再測信度為○‧八九,內部一致性信度○‧八四。陳玉華的研究中,再測信度為○‧三八至○‧七三。效度方面,則建立構念效度;常模方面;則針對臺北市中山區、臺北縣泰山鄉一千九百三十一位三歲至七歲的孩子,男女約各半,建立初步常模。
  此量表具有下列用途:(1)作為探討幼兒氣質特徵的基礎:(2)作為探討幼兒的個別需求及養育方式的指導;(3)在臨床上有助於診斷幼兒發展偏差及行為問題,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兒童行為模式問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