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咿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 |
解釋:
[擬] 形容人所發出無意義的聲音。參見「咿咿」、「咿喔」、「咿啞」等條。 [副] 參見「喔咿嚅唲」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唸咿」:擬聲詞。形容呻吟聲。段注本《說文解字.口部》:「吚,唸吚也。」清.段玉裁.注:「〈釋訓〉:『殿屎,呻也。』《毛傳》:『殿屎,呻吟也。』陸氏《詩》、《爾雅》音義皆云:『殿屎,《說文》作唸吚。』」或作「唸吚」。 2. 「咿咿」: ⑴ 擬聲詞。形容禽畜蟲鳥之鳴叫聲。唐.劉禹錫〈秋聲賦〉:「草蒼蒼兮人寂寂,樹槭槭兮蟲咿咿。」宋.晁補之〈荳葉黃〉詩:「豕母從豚兒,豕啼豚咿咿。」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辭官辭婚不准》:「三唱天雞,咿咿喔喔。」 ⑵ 景象淒涼貌。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明月灣〉:「清光悄不動,萬象寒咿咿。」 3. 「咿喔」: ⑴ 擬聲詞。形容禽鳥鳴聲。唐.儲光羲〈射雉詞〉:「遙聞咿喔聲,時見雙飛起。」 ⑵ 擬聲詞。形容嬉笑聲。唐.韓愈、孟郊〈納涼聯句〉:「儒庠恣游息,聖籍飽商搉。危行無低徊,正言免咿喔。」 ⑶ 擬聲詞。形容搖櫓聲。宋.晁補之〈富春行贈范振詩〉:「鼓聲鼕鼕櫓咿喔,爭湊富春城下泊。」 4. 「咿啞」: ⑴ 擬聲詞。形容小兒學語或低語聲。宋.蘇軾〈趙郎中往莒縣逾月而歸復以一壺遺之仍用前韻〉詩:「大兒踉蹡越門限,小兒咿啞語繡帳。」 ⑵ 擬聲詞。形容含糊不清之低吟聲。《隋唐演義》第八九回:「那時楊妃從睡夢中驚悸而寤,口裡猶作咿啞之聲。」 ⑶ 擬聲詞。形容物體滾動或搖動聲。唐.韓偓〈南浦〉詩:「應是石城艇子來,兩槳咿啞過花塢。」 5. 「喔咿嚅唲」:強笑獻媚貌。《楚辭.屈原.卜居》:「將哫訾栗斯,喔咿嚅唲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亦作「喔咿」。
|
|
注音: | ㄧ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咿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