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考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kē kǎ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ē kǎo
解釋:
明清科舉制度,各省學政周歷各府州,從童生中考選秀才及甄試欲應鄉試的生員,取入一、二、三等者,准送鄉試,稱為「科考」。《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宗師田洪錄科考,韓子文又得吳太守一力舉薦,拔為前列。」《儒林外史》第七回:「本道來科考時,訪知你若再如此,斷不能恕了。」也稱為「科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科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葉憲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科考為科舉時代生員應鄉試前所需參加之資格考試。據〔明史‧選舉志〕載:提學官在任三歲,兩試諸生,先以六等試諸生優劣,謂之歲考。……繼取一、二等為科舉生員,俾應鄉試,謂之科考。其充補廩增給賞,悉如歲試。其等第仍分為六,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不得應鄉試。又據〔清史稿校註‧選舉志〕載:生員色目,曰廩膳生、增廣生、附生;……廩、增有定額,以歲、科兩試等第高者補充;……學政三年任滿,歲、科兩試;順治十五年(1658)停直省科試,康熙十二年(1673)復之;……考試生員,舊例歲、科試俱四書文二、經文一。(雍正)六年(1728)……更定科試書一、詩一、策一,冬月減經文。……乾隆二十三年(1758),改科試書一、策一、詩一,冬月亦如是。……鄉試,先期提學考試精通三場生儒錄送,禁冒濫。又據〔欽定大清會與事例‧貢舉〕載:康熙四十一年(1702)議准,鄉試之年,遇新學政於本年到任,准將歲考一、二等生員冊送科舉,以應本年鄉試,仍於鄉試後補行科考。(謹案:此後各省學政因鄉試期近,科考未遍,提請以歲作科者,均照此例。)
  總之,科考乃為應三年大比之鄉試前,由教育行政主管對所屬儒學生員所進行參加鄉試資格之檢定考試,其性質類如今之畢業資格考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