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行動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ducation Action Zone
作者: 詹盛如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1997年,英國教育與就業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DfEE)(英國教育部前身)提出了教育行動區(Education Action Zone, EAZ),此項教育改革計畫主要理念乃是提供處於教育不利地區的學校,擁有改進教育環境的機會,透過教育機會均等的社會公平正義原則的落實,促使教育行政有效運作,並提高學生學習成就與開發學習潛能。
教育行動區是一種學校的社區群集(local clusters of schools),此計畫著眼於特別需要關注的都市或鄉村地區,在其中選擇二十所以內的中、小學與特殊學校,協助聘請具有能力與經驗的校長,發展改進教學成效策略,並改善社區中不利於學校教育的因子,以提升學校教育品質。  每個教育行動區由其地方教育局(Local Education Authority,簡稱LEA)、家長、企業、和英國訓練與企業委員會(English Training and Enterprise Councils,簡稱TECs)、宗教團體與社區等共同組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透過行動論壇(Action Forum)的運作,提出行動計畫,也建立團隊合作的機制,同時LEA也認可行動論壇賦予學校的各項權力。  各教育行動區可聘用計畫經理以及運用經費來達成下列計畫。(一)專家學校:每個教育行動區內均設一所專家學校為教育行動區內的共同資源,並提升教育活力。
(二)暑期語文學校:每個教育行動區內有一所暑期語文學校,旨在協助語文程度落後的小學生在進入中學前進行補救教學。
(三)早期卓越教育中心統整了學前教育與兒童照護工作,以提供部分家庭必要的協助與訓練。
(四)教育行動區亦設置高級技術教師,以獎勵教學優異教師並吸引其留任於教育行動區內。
(五)家庭語文計畫:旨在提升社區成年人的閱讀能力水準與語文程度。
(六)課後學習活動:增加區內中、小學生放學後與假日學習的機會,同時也補助學校舉辦課後學習活動的經費。
(七)就業相關學習:中、小學生可至高等教育機構、企業或社區組織接受相關課程以拓展其學習經驗。
(八)資訊與溝通技術:對教育行動區的整體連繫和運作非常重要。  教育行動區有其根本與革新的觀念,除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策略、推動地方教育行政的變革之外,同時落實了目標導向的教育績效責任制。此計畫的理念與我國的教育優先區、助學貸款以及歐美的家長參與、公辦民營的改革策略亦能相互呼應。教育行動區的規劃與設計,透過科技聯繫多所學校,提供教師專業化發展與教學支援,亦是教學專業現代化的表現。王家通主編(2003)。各國教育制度。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1998)。英國教育行動區計畫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載於國立臺灣師大實習輔導處主編:中等教育,49(6),41-50。台北:臺灣師大。
參考資料:
王家通主編(2003)。各國教育制度。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1998)。英國教育行動區計畫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載於國立臺灣師大實習輔導處主編:中等教育,49(6),41-50。台北:臺灣師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行動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