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學的合理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ientific Rationality
作者: 古智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合理性意指科學家對諸研究傳統(或者研究綱領等)間作選擇的合理程度,或者對單一研究傳統(或者研究綱領等)進行可接受性的評鑑狀況。其中評鑑、選擇的判準是我們可否得到一套科學理性的理論之關鍵議題。
  勞丹(L. Laudan)將合理性分為接受的合理性與探究的合理性,接受的合理性方面,歸納主義者認為是「選擇確認程度最高的理論」;或者「選擇最具效用性的理論」;否證主義者(Falsificationist)則認為「選擇可否證性程度最大的理論」,而歷史學派中,例如孔恩(T.S. Kuhn)則堅持,不可能作出任何合理性的選擇,而勞丹則是認為「選擇具有最大的問題解決適當性的理論(或研究傳統)」,依此觀點,接受或是拒絕任何理論的依據,基本上就建立在問題解決的「進步」觀念上。假如一個研究傳統比其競爭對手能解決更多的重要問題,那麼接受該傳統的行為之所以是合理性的,正是因為科學的目標是「進步」,換言之,擇此去彼的行為之所以是一個進步的(也是理性的)選擇,正是因為那個被選取的研究傳統就其對手而言是個更佳的問題解決者。
  探究的合理性方面,勞丹認為探究任何一個比其對手具有更高進步率的研究傳統,總是合理性的(即使它只有較低的問題解決效力)。這種觀點是一種較中間的立場,它正介於兩個極端之間,一端堅持優勢典範之可替代者的探究都絕不是合理性的,孔恩和歸納主義者可為代表,而另一端則聲稱,對任何研究傳統的探討,不論它是如何的退步,都總可以說是合理性的,弗耶阿本德(P. Feyerabend, 1923~ )和拉卡托斯(I. Lakatos, 1922~1974)可為代表。
  例如有兩個競爭的研究傳統,RT和RT';再假設RT的暫時適當性程度比RT'高,但是RT'的進步率大於RT,因此若是考慮接受的合理性,則RT顯然是兩者中較可接受的,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去試著研究並探討RT'的問題解決成績,因為它最近顯示自身能夠解決許多的問題,而且比率甚高,而且假如RT'是一個相當新的研究傳統的話,那麼它就更具探究的合理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學的合理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