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吳曉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u, Xiao Bang (1906-1995)
作者: 陳勝美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他是中國的編舞家、舞蹈理論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國推展現代舞的先鋒。1906年生於江蘇省太倉縣。1929-1936年三次東渡日本,進入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學習芭蕾,跟隨江口隆哉和宮操子學習德國現代舞,接受科學的人體訓練方法及創作理論。1932年、1935年先後在上海創辦曉邦舞蹈學校及曉邦舞蹈研究所。1935年、1937年、1939年均在上海舉行作品發表會,以《送葬》、《和平的幻想》、《遊吟詩人》、《拜金主義者》、《中庸者的感傷》……等作品進行探索性的演出。對日抗戰期間,以寫實主義手法反應現實生活之創作作品有:《義勇軍進行曲》、《丑表功》、《思凡》、《饑火》、《流亡三部曲》、《寶塔牌坊》、《春的消息》等。1943年在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開設舞蹈班,在教學上以現代舞的自然法則為基礎,吸收傳統武術及民間舞蹈的技法,將教材科學化、系統化,形成個人教學體系之獨特風格。1945年到關外各省教學,創有《蒙古舞》等作品。1957-1960年成立天馬工作室,創作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等作品。他的著作有《新舞蹈藝術概論》、《舞蹈學研究》等七部書。曾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的主編。歷任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北京舞蹈學校籌備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等職。其主要貢獻在於把中國舞蹈從純娛樂性及唯美主義的觀念中,帶領進入反應現實生活感情的領域,並建立透過舞蹈培養高尚品格、建立正確人生觀的教育理念。
參照: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主編《中國舞蹈詞典》1994、董錫玖與劉峻驤主編《中國舞蹈藝術史圖鑑》199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吳曉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