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家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uó jiā lún |
解釋:
人名。(西元1895~1969)字志希。浙江紹興縣人。北京大學史學系畢業,留學美國普林斯敦、哥倫比亞大學,於英國倫敦、德國柏林、法國巴黎諸大學研究。歷任清華、中央諸大學校長,駐印度大使、國大代表、考試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等職。參與五四運動,鼓吹新文化,頗具影響力。著有《逝者如斯集》、《新人生觀》、《文化教育與青年》、《科學與玄學》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羅家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林萬義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筆名毅。原籍浙江省紹興縣,生於江西省進賢縣。民國三年(1914)入上海復旦公學就讀。民國六年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文科,主修外國文學。民國八年元月與傅斯年等合創〔新潮〕月刊,主張用新標準估量舊文學,用新文學表現新人生,用新態度促進新社會。「五四」運動發生後,被稱為五四時代健將之一。次年,被選為北京大學赴美國留學生之一,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歷史學與哲學。翌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民國十一年轉赴英國入倫敦大學。次年再轉赴德國,進柏林大學研究院。二年後,又由德國前往法國,入巴黎大學,仍主修歷史與哲學。同時有計畫地蒐集中外史料,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工作。十五年返國,參加北伐,蔣總司令派羅氏任參議,不久,任總司令部編輯委員會委員長。翌年,國民黨創辦中央黨務學校,被任為副主任,協助蔣校長從事籌辦事宜。民國十七年(1928)三月,任北伐軍司令部戰地政務委員兼教育處處長。「五三」慘案發生後,奉派與日軍辦交涉。八月,清華大學改制為國立清華大學,並畫歸教育部管轄。出任清大校長職務,變更派遣清華大學全體畢業生為公開考試選拔到美國留學的辦法。並將清華教育基金會移交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代管。民國十九年,辭職,專任國立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次年元月改任中央政治學校(中央黨務學校改組而成)教務主任兼代教育長。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應聘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三十年九月辭職。十月奉派擔任滇黔考察團團長,赴我國西南地區宣撫民眾;民國三十二年三月擔任新疆監察使兼西北考察團團長,完成大西北建設計畫及報告十四帙。三十四年十月赴英國倫敦參加聯合國籌設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 UNESCO)會議。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委。民國三十六年二月,奉派為首任我國駐印度大使。三十八年十二月底,印度政府承認中共政權。翌年元月,返國,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主委。民國四十一年(1952)擔任考試院副院長,四十六年辭副院長職,改任國史館館長。先後編印〔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國父百年誕辰紀念叢書〕。民國五十七年請病假休養。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其著作,計有:〔新人生觀〕、〔新民族觀〕、〔文化教育與青年〕、〔科學與玄學〕、〔中山先生倫敦蒙難史料考訂〕、〔逝者如斯集〕等及詩集多種。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羅家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