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型態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t Dances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類型名。傳統愛爾蘭舞蹈,為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法國宮廷方舞之衍生舞蹈,也具有蘇格蘭文化之影響。這些舞蹈傳入愛爾蘭,並經由「舞師」(Dance Masters)配以愛爾蘭的傳統音樂,加上一些改良,以顯示出「舞師」之特殊技能,並教導大眾。當時,不同區域有其不同《形態舞》之形式,人們在街坊的十字路上或家中跳著這些舞,甚至教廷在1935年用「公共舞蹈場所法案」(Public Dance Hall Act)來禁止也不見效用。當「凱梨」舞蹈(Ceili Dances)已在全國有統一的形式時,《型態舞》在各地仍保有個別的趣味,對傳統越忠實之處,其《型態舞》便得以存活。「蓋爾競技協會」(Gaelic Athletic Association)等重要文化保護團體自五十及六十年代起開始辦理《型態舞》的競賽活動,於是二十世紀末仍可見著此舞復甦狀況。此舞為四對舞者所跳,具數種「舞形」(figures),跳舞時以全足觸地,並無《凱梨》所有的「躍起」及「移位」動作。此舞具有地方風味,在科克(Cork)及克立(Kerry)這兩處較有《吉格》(jigs)及《波爾卡》(polkas)之形式;而在克雷爾島(Clare Island)則有《侶爾》(reels)之貌。而且,克雷爾島的《型態舞》有平順的滑步;但其他地區則較傾向早期注重足部連擊之動作,且在小舞台上表演。舞蹈配樂皆用愛爾蘭古老音樂,曲目約有250年以上,如《豎琴樂舞》(Planxties)之歌曲,或《黑鳥》(The Blackbird)、《獵曲》(The Hunt)等。
參照:
《Irish Step Dancing: A Brief History》、《A Brief Overview of Irish Danc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型態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