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塔伊歐尼,菲利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glioni, Filippo (1777-1871)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義大利芭蕾舞者和編舞家,生於米蘭,名舞蹈家卡羅.塔伊歐尼(Carlo Taglioni)的兒子,曾受教其父門下。十六歲首次在比薩獻藝,接著五年期間和他的姐妹到島上的各個劇院演出。1799年在巴黎隨尚-方沙.古隆(Jean-François Coulon)學舞,同時應聘於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演出《開羅商隊》(Le Caravane du Caire),1800 年在皮耶.嘉蝶(Pierre Gardel)所編的舞劇《舞蹈癖》(La Dansomanie)等舞劇中演出過,但是四年後,他離開劇院應聘到瑞典皇家劇院(the Theater Royal)擔任首席舞者。他在那娶了瑞典妻子安娜.卡斯登(Anna Karsten),生了偉大的浪漫派芭蕾伶娜瑪麗(Marie)及優秀的編舞名家保羅(Paul)。1808年被任命為芭蕾舞老師。在望女成鳳的心態下,即使在他工作期間,他也撥出時間來教他女兒,為她編舞,菲利浦藉著女兒瑪麗來呈現他的藝術理想,編了許多優秀作品由他女兒操刀演出,例如:1822年在維也納卡特內特劇院(Kärntnerthor theater)演出所編的處女作《在特西珂麗皇宮接待一位妙齡仙女》(La Reception d´une jeune nymphe à la Cour de Terpsichore)。菲利浦.塔伊歐尼雖有過短暫而優異的演出,但是他卻是以在北歐及英國劇院擔任編舞工作及芭蕾舞教師而聞名。他一生中有五個主要的工作地:1800年至1804年於斯德歌爾摩的皇家劇院,1804年至1809年及1821年於維也納宮廷歌劇院(the Court and Opera Theaters of Vienna),1809年 至1814年於德國的卡塞耳西法里亞公爵領地皇家劇院(the Court Theater of the Duchy of Westphalia),1834年至1851年斷斷續續的在女王陛下劇院(Her Majesty´s Theatre),1848年至1853年在瓦索帝國劇院(the Imperial Theaters)。菲利浦.塔伊歐尼為巴黎歌劇院及國王劇院所編的舞劇,其中融合了浪漫派美學的有:《上帝與印度神廟的舞姬》(Le Dieu et la Bayadere, 1830),《魔鬼羅勃特》(Robert le Diable, 1831),《仙女》(La Sylphide, 1832),《沃大維第三》(Gustave Ⅲ, 1833),《多瑙河女孩》(La Fille du Danube, 1836),首次在聖彼得堡公演的《陰影》(L´Ombre, 1839)和《神仙》(La Peri, 1843)等舞作。它們被按原版或被抄襲的在歐洲及美國各處演出。我們可以浪漫時期舞評大家卡斯狄.布拉司(Castil Blase)的短評來總結菲利浦的一生:「菲利浦.塔伊歐尼所編的芭蕾舞不同於加竇及威斯崔。他們只追求喜樂與快感,而菲利浦卻要求舞者著重技術上的彈跳,變化與輕巧,避免所有令人不悅的動作。」。在舞劇史上,他是浪漫主義的宗師,倡導穿白紗長裙跳芭蕾舞又名「白色芭蕾」〔見〈ballet blanc〉〕。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塔伊歐尼,菲利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