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養大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雪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養大體」出於〔孟子‧告子上〕,孟子說:「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他哉?於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捨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
  意思是說,每個人都很愛惜他自己的身體,既然愛惜,就會謹慎地保養身上每一寸肌膚。由此衍申,如果要審察一個人的心志,只要看他在自己身上選擇什麼部位保養就可以知道了。因為人生追尋的,有貴賤與小大的分別,有些人會為了滿足微賤卑小的口腹,而妨害尊貴高大的心志。所以孟子說,那些只顧著養自己口腹的人是小人,而通曉道理,知道要長養心志的人才是大人。
  孟子舉例說,像管理園圃的人,如果不種梧桐檟樹等有用的樹木,卻去培養酸棗荊棘等無用的雜樹,就是一個不高明的人。就像一個人為了保養一根手指,卻失去整個肩背,又像狼只知顧前,不知顧後一樣,是「因小失大」,所以說:「飲食之人,則人皆賤之矣。」
  那些只貪圖滿足口腹之欲的,就是因小失大的。養大體,在於養心養志,才能成為大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養大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