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婦人有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白虎通義‧嫁娶篇〕云:「婦人所以有師何?學事人之道也。」古時婦人亦有師,但其受教的目的,在學作賢妻良母,侍奉公婆,與男子受教在求功名利祿,大不相同;且受教時間甚短。〔白虎通義〕引〔禮記‧昏義〕所云:「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于公宮;祖廟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人在出嫁前三月,須接受婚前教育,教授的內容為有關貞潔德性、言語應對及裝扮女紅之類。
  至於負責施教婦人之師,〔白虎通義〕云:「女必有傅姆何?尊之也。春秋傳曰:傅至矣,姆未至。」婦人之師為「傅」及 「姆」,「傅」有傅其德義,「姆」有衛其身體之意。〔春秋公羊傳‧襄公三十年〕記載:「宋災,伯姬存焉,有司復曰:火至矣,請出。伯姬曰:不可,吾聞之也,婦人夜出,不見傅母不下堂,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依其注解可知,古時后夫人必有傅姆,以輔正行為,保護其身。通常選老大夫為傅,選老大夫妻為姆。伯姬遇火災時,即因傅至而姆未至,堅守「婦人夜出,不見傅姆不下堂」之古訓而亡,故春秋尊其賢而記之。至於一般百姓,則選「年五十無子,出不復嫁,以婦道教人者」為姆,以教婦人適人之道,不似貴族有傅亦有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婦人有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