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設施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facilities
作者: 湯志民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設施(school facilities)是為達成教育目標而設立的教學建築與設備,包括校舍(schoolhouse)、庭園(schoolyard)、運動場(field)及其附屬設施(facility)。其中,校舍乃專指校內的各類建築,運動場包括田徑賽場地、球場、體育館、遊戲場與游泳池,庭園是指校舍與運動場所占用校地以外之庭院空間,附屬設施則是配合校舍、庭園和運動場,使其功能更完備之各項建築與設備。在一些教育行政和學校建築專書上常出現的同義字有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s)、學校設備(school equipment)、教育設施(educational facilities)或教育空間(educational space)等。在學校建築設置標準上,日本稱之為「學校設置基準」,我國則稱為「學校設備標準」或「學校設備基準」。教育部的「學校設施」統計項目包括:普通教室、特別教室、辦公室、實驗室、禮堂(活動中心)、圖書室、餐廳、教職員宿舍、學生宿舍、廁所,以及校舍樓地板面積、校地總面積、運動場地面積。   學校設施興建系統化流程,包括:計畫(plan)、規劃(planning)、設計(design)、施工(construction)和營運(management)五階段;「規劃」與「設計」,應注意整體性、教育性、舒適性、安全性、經濟性、創造性、前瞻性等原則,「營運」著重校園營造,從簡單的專人管理和定期維護,提升至強調行政管理、課程設計、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社區使用與學校空間營運模式作一結合,並強化「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OE)」,以發揮校園的教育與境教功能。學校是實施教育的場所,其設施與環境自應具有教育意味與價值,以負起薰育沐化的教育作用,形塑潛移默化的境教意境。根據國內外許多學校設施有關之實證研究發現,學校環境與設施影響師生的健康、工作、休閒、情緒、場所感和歸屬感,學校環境與設施運作良好,則會增進教師的教學效能、學生的學習成就,並增強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   臺灣的學校建築與設施經歷百年的發展,從日據時代紅磚黑瓦軍營式校舍的萌芽,1960年代標準化校舍的興建,1970年代學校建築的更新,1980年代新學校建築的萌芽,1990年代學校建築的轉型,2000年代優質新校園的推展迄今,經過標準化校舍、無圍牆學校、無障礙環境、開放空間、班群教室、學科教室、古蹟共構、文化情境、新校園運動、綠色學校、綠建築、永續校園、友善校園、健康校園、公共藝術、資訊科技、耐震設計、創意校園、性別空間、空間美學、校園活化、閒置空間再利用、優質化工程和優質校園營造等,使臺灣的學校設施產生令人振奮的新風貌,邁向新的里程碑,開創學校建築發展的新紀元。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三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2006)。臺灣的學校建築(第二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2010)。學校建築與規劃:臺灣未來十年的新方向。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2010學校建築研究:學校校園建築生態工法(第9-4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參考資料: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三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2006)。臺灣的學校建築(第二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2010)。學校建築與規劃:臺灣未來十年的新方向。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2010學校建築研究:學校校園建築生態工法(第9-48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設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