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習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earning Corner
作者: 何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師將教室畫分成數個角落,依照學童的興趣,在各個角落以不同主題,放置吸引學童興趣的玩具、教具、圖書等,供學童自行取放操作,在玩耍中達成學習的目的,這些活動學習的角落,即稱為學習角,或稱為活動角、發現角。
  學習角的應用是發現興趣教學法的一項主要特色,是以幼稚園幼兒為對象,主張全部學習過程應讓幼兒主動參與,自行發現、自動學習,教師的功能在於觀察、輔導、提供學習情境。為了讓幼兒能以最接近自然生活的直接經驗來學習,教師必須盡量布置真實環境。因此,在教學區域中分成許多學習角,如:娃娃角、數學角、益智角、科學角、圖書角等,以提供足夠的學習刺激與資源。是以發現興趣教學法除了能使幼兒在實際探究、發現、解決問題中,習得知識技能,並可讓幼兒依興趣和能力的差異,到不同主題的學習角去活動遊戲,達成充分適應個別需要的教學目標。
  發現興趣教學法是在民國五十九年(1970),美國布克教授來臺客座教學時介紹英國幼兒學校使用「發現式學習」改進教學法,其成效不錯,而我國亦於次年,由中國幼教學會開始實驗教學,頗見佳績,乃繼而在各個幼稚園廣被採用。發現興趣教學法的特點在於(1)以幼兒為主體;(2)重視學習過程,注重由做中學來培養兒童的基本科學態度與綜合思考能力;(3)依兒童的學習興趣設計教學活動;(4)能適應幼兒的個別差異;(5)注重經驗學習,氣氛自由而互助互信。
  學習角的設計布置為實施發現興趣教學法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其應用須注意:(1)各角落的內容及名稱應隨兒童之生活、興趣而調整,不必囿於傳統;(2)角落布置應隨時依幼兒對主題興趣的發展,不斷添置,彼此配合以引導延伸其學習,如興趣很快便轉移,則該相關布置亦須隨之更換;(3)布置資源之添設更換時,必須考慮幼兒的學習能力,由易而難,由簡而繁,以使幼兒在成功的經驗中繼續深入的探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習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