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ì |
解釋:
[動] 1.載錄。如:「登記」、「附記」。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2.將事物印象留在腦海中。如:「記住」、「忘記」、「惦記」。宋.周邦彥〈西河.佳麗地〉詞:「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 [名] 1.記載事物的書籍或文字。如:「日記」、「筆記」、「札記」、「遊記」。 2.文體名。一種以敘事為主的文體。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記》:「大抵記者,蓋所以備忘。……敘事之後,略作議論以結之,此為正體。」如唐代柳宗元作〈永州八記〉,宋代范仲淹作〈岳陽樓記〉。 3.標幟或符號。如:「圖記」、「暗記」、「戳記」。 4.量詞。計算敲擊次數的單位。如:「一記悶棍」、「給你一記右勾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ì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載錄。《說文解字.言部》:「記,疋也。」清.段玉裁.注:「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廣韻.去聲.志韻》:「記,志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2. 將事物印象留存不忘。如:「記住」、「忘記」、「惦記」。宋.周邦彥〈西河.佳麗地〉詞:「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三國演義》第八回:「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誤言傷汝,汝勿記心。」 3. 記載事物之書籍或文字。《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余讀牒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 4. 文體名。一種以敘事為主的文體。如唐代柳宗元作〈永州八記〉,宋代范仲淹作〈岳陽樓記〉。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記》:「大抵記者,蓋所以備忘。……敘事之後,略作議論以結之,此為正體。」 5. 標幟或符號。《史記.卷二.夏本紀》:「行山表木。」唐.司馬貞.索隱:「表木,謂刊木立為表記。」《隋書.卷八.禮儀志三》:「詔虞部量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並立表記。」 6. 印章。《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王慕善自經藩憲一番獎勵,他果然於次日刻了一塊戳記,凡他所刻的善書,每部之上都加了『奉憲鑒定』四個大字。」 7. 量詞。計算敲擊次數之單位。如:「一記悶棍」、「給你一記右勾拳。」 |
|
注音: | ㄐㄧ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記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