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工人學院運動(英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orking Men's College Movement(U.K.)
作者: 沈姍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英國工人學院運動在十九世紀一度興起並流行。因英國在十九世紀初期,與拿破崙戰爭結束後,解除了許多禁令,工會被允許成立,獲得了許多工人的支持。然而工人們不久即發現此組織仍無法改善其生活條件,故轉向國會改革。一八三二年改革法案通過後,工人們發現改革也只是將政治權力轉移予中產階級而已,並無助於他們己身,於是乃另覓出路;其中教育被視為社會重生之重要媒介,而成人教育乃成為主要目的。
  一八四二年第一所人民學院(people's college)在雪菲爾(Shefield)成立,持續到一八七九年。人民學院成立後,雖然其觀念廣為其他城市所熟悉,但實際設立機構者則只有倫敦的工人學院及萊斯特(Leicester)的阜罕紀念學院(Vaughan Memorial College)。倫敦的工人學院是開放給任何年滿十六歲能讀、能寫且會算術四則式的手工工人;其主要目的是使工人不僅獲得技術,且能享有人文的博雅教育,也能獲得社交生活。上課方式採系統班級授課的形式,課程內容包括歷史、文學、科學、數學、自然史等科目及體育活動。倫敦的工人學院雖也為其他工人學院所模仿,然而卻效果不彰,原因是缺乏傑出的教學人員,也無有效的教學方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工人學院運動(英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