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填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ˇㄎㄨㄥˋㄑㄩㄝㄏㄨㄛˋㄌㄡˋㄉㄨㄥˋㄖㄨˊ:「ㄊㄧㄢˊㄎㄨㄥˋ」、「ㄓㄨㄤㄊㄧㄢˊ」、「ㄊㄧㄢˊㄔㄨㄥ」、「ㄊㄧㄢˊㄅㄨˇ」、「ㄊㄧㄢˊㄆㄧㄥˊ」。
  2. ㄢˋㄓㄠˋㄅㄧㄠˇㄍㄜˊㄙㄨㄛˇㄍㄨㄟㄉㄧㄥˋ˙ㄉㄜㄒㄧㄤˋㄇㄨˋㄒㄧㄝˇㄖㄨˋㄌㄧㄠˋㄖㄨˊ:「ㄊㄧㄢˊㄅㄧㄠˇ」、「ㄊㄧㄢˊㄒㄧㄝˇ」、「ㄊㄧㄢˊㄘˊ」。
  3. ㄢˋㄓㄠˋㄧˊㄉㄧㄥˋ˙ㄉㄜㄍㄜˊㄌㄩˋㄕㄨㄒㄧㄝˇㄖㄨˊ:「ㄊㄧㄢˊㄘ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n
解釋:
  1. 塞入、充滿。
    【例】填充、填補、義憤填膺 ◎
  2. 按照格式寫入。
    【例】填表、填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n
解釋:
[動]
1.補塞。如:「填充」、「裝填」。《戰國策.趙策四》:「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
2.充滿。如:「義憤填膺」。《文選.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
3.填寫。如:「填表」、「填詞」、「填日期」。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軍書十卷,書書卷卷把俺爺來填。」
[擬]
形容擊鼓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設虡設業,鞉鼓填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iā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使物品或錢財沉沒、沉入,用於無法填平的情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補滿或塞滿。如:「填充」、「裝填」。《說文解字.土部》:「󱂧(填),塞也。」《戰國策.趙策四》:「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孤本元明雜劇.八仙過海.楔子》:「俺眾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盡枯乾,教你無處潛藏。」

2. 充滿。如:「義憤填膺」。南朝梁.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吉領命,即沐浴更衣,取繩自縛於烈日之中。百姓觀看,填街塞巷。」

3. 補充。《元史.卷八三.選舉志三》:「行工部令史與六部令史一體,於應補人內挨次填補。」《元史.卷八四.選舉志四》:「中御府正三品,擬同太府監令史出身,九十月於從七品內除授,自行踏逐者降一等,歇下名闕,於應補部令史人內補填。」

4. 寫入相關資料。如:「填表」、「填日期」。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軍書十卷,書書卷卷把俺爺來填。」

5. 形容擊鼓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漢.趙歧.注:「填,鼓音也。兵以鼓進,以金退。」《楚辭.屈原.九歌.山鬼》:「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

注音: ㄊ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