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搖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ㄅㄞˇㄉㄨㄥˋㄖㄨˊ:「ㄧㄠˊㄉㄨㄥˋ」、「ㄧㄠˊㄅㄞˇ」、「ㄧㄠˊㄊㄡˊㄏㄨㄤˋㄋㄠˇ」、「ㄧㄠˊㄑㄧˊㄋㄚˋㄏ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1. 擺動、晃動。
    【例】搖頭、搖晃、搖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動]
擺動、晃動。如:「搖頭」、「搖晃」、「搖槳」。《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是故夾而搖之,以聄其豐殺之節也。」《文選.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名]
姓。如漢代有搖毋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擺動、晃動。
音讀: iâ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擺動、晃動。《說文解字.手部》:「搖,動也。」《文選.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南朝梁.蕭統《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者,惟在閒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惜哉,亡是可也。」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2. 騷擾、混亂。《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七國同役而不同心,……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淮南子.泰族訓》:「未有能搖其本而靜其末,濁其源而清其流者也。」唐.皮日休〈移元徵君書〉:「得喪不可搖其心,榮辱不能動其志。」

3. 急速、迅疾。《廣雅.釋詁上》:「搖,疾也。」漢.揚雄《方言》卷六:「汩、搖,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或曰搖。」《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願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南朝梁.江淹〈恨賦〉:「搖風忽起,白日西匿。」

4. 上升、飄揚。《廣雅.釋詁下》:「搖,上也。」清.王念孫.疏證:「搖,亦躍也,方俗有輕重耳。」《管子.君臣》:「夫水,波而上,盡其搖而復下,其勢固然者也。」漢.班固〈西都賦〉:「風舉雲搖,浮遊溥覽。」

5. 遙遠。通「遙」。《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舒閬風而搖集兮,亢烏騰而一止。」南朝梁.沈約〈卻東西門行〉:「搖裝非短晨,還歌豈明發。」

6. 姓。如漢代有搖毋餘。《廣韻.平聲.宵韻》:「搖,又姓。東越王搖句踐之後。」

注音: ㄧ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