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論的單子論 - 教育百科
方 | |
法 | |
論 | |
的 | |
單 | |
子 | |
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ethodological Monism |
作者: | 張淑媚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方法論的單子論是指「經驗與分析」取向的教育科學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此種取向的教育科學,將教育研究對象視為一客體,並將其如單子一般抽離出來,以各種方法、技術進行研究,試圖得出統一的原理原則,以解釋並預測並進而掌握教育現象。 若欲查考方法論的單子論其立論是否堅實,必須從歷史來審視教育學的演進過程:教育學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科技不斷發展、實驗心理學也不斷精進,使得實驗教育學、技術心理學崛起,在教育學界形成一股極有力的思潮。至本世紀六十年代以還,在邏輯經驗論與批判的理性主義的推波助瀾下,教育研究以自然科學為典範,更強調一種「目的與手段」技術導向的探究模式。一九七五年德國學者瑞斯納(L. Rössner)在其〔理性主義教育學〕一書中,即指出教育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最具解釋力的理論以及最有用的技術,因此教育理論必須轉化為有用的處理技術;而一九七八年布瑞欽卡(W. Brezinka)更運用邏輯經驗論的可檢證性原則,試圖建立一套綿密的因果系統,以解釋教育現象,並且嘗試以嚴謹的技術邏輯來嚴格地控制教育過程的績效。 這種方法論,係源自古典物理學,相對的,卻漠視了現代物理學對既有知識典範所帶來的衝擊:自量子物理及相對論相繼而出,物理學界發現研究結果會隨著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改變。因為傳統的心物二元觀已經預設了主客體分離約立場,認為可以將現象視作獨一的單子做抽離式的探究,如此一來卻忽略了研究現象是由主客體交織而成的,其複雜性實無法單純的以主客之別、心物之分一剖為二。亦即現代物理學者已經不再是世界的袖手旁觀者,他們嘗試扮演參與式的觀察者,以研究工作介入世界,參與整個宇宙生生不息的運作。因此,現代物理學不再固著於單一原理原則的追尋,並進而放棄對客體對象獨立探究的可能性,而主張必須從各個角度進行研究,透過一種整合和互補的方式來了解研究對象。並且以統計上的概然性原理來替代嚴格的因果性。 這種現代物理學的思考方式也拓展了教育研究的新視野,重新體認到在教育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教育者與受教者都共同參與了周遭的生活世界,形成一個整全的動態系統,三者互動而成的任何教育現象皆無法單子式的孤立出來進行探究。有此體認,教育研究者才不至於固執己見,誤以自己的研究方法為絕對真理,把科學的意義狹隘地局限在自己所設定的理論框架中。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方法論的單子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