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媒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ㄨㄛˋㄏㄜˊㄋㄢˊㄋㄩˇㄏㄨㄣㄧㄣ˙ㄉㄜㄖㄣˊㄖㄨˊ:「ㄇㄟˊㄖㄣˊ」、「ㄇㄟˊㄆㄛˊ」。
  2. ㄐㄩㄓㄨㄥㄌㄧㄢˊㄒㄧˋ使ㄕˇㄕㄨㄤㄈㄤㄔㄢˇㄕㄥㄇㄡˇㄓㄨㄥˇㄊㄜˋㄉㄧㄥˋㄍㄨㄢㄒㄧˋ˙ㄉㄜㄕˋㄨˋㄖㄨˊ:「ㄅㄧㄥˋㄇㄟˊ」、「ㄇㄟˊㄐㄧㄝˋ」、「ㄇㄟˊㄊㄧˇ」、「ㄈㄥㄇㄟˊ」、「ㄔㄨㄥˊㄇ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媒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i
解釋:
  1. 撮合婚姻的人。
    【例】媒人、媒婆、媒妁
  2. 居中聯繫,使雙方產生某種特定關係的事物。
    【例】病媒、蟲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i
解釋:
[名]
1.介紹婚姻的人。如:「媒妁」、「媒人」。《禮記.坊記》:「故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唐.秦韜玉〈貧女〉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亦自傷。」
2.借指聯繫雙方的事物。如:「病媒」、「蟲媒」。《文選.枚乘.七發》:「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唐.韓愈〈詠雪贈張籍〉詩:「助留風作黨,勸坐火為媒。」
3.介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豐隆求宓妃,鴆鳥媒娀女。」宋.楊萬里〈過百家渡〉詩:「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uê/hm̂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1. 媒(~人)
音讀: muî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