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進退 - 教育百科
ˋ
退
ˋ
  • 漢語拼音 jìn tu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 tuì
解釋:
  1. 前進或後退。
    【例】救護車陷入壅塞的車陣中,進退兩難,讓人看了心急如焚。
  2. 與尊長或客人見面、告退之類的禮儀。
    【例】應對進退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基本禮儀。
  3. 出仕或退隱。
    【例】官場上是非多,進退之間往往需要智慧的選擇。
  4. 任用或罷黜。
    【例】主管對於人員的進退升遷,都須依循規章,不可率性為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 tuì
解釋:
1.前進或後退。如:「進退不得」。晉.李密〈陳情表〉:「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魏書.卷四二.列傳.酈範》:「腹背受敵,進退無途。」
2.和尊長、客人等見面、告退之類的禮儀。《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禮記.內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
3.出仕或退隱。《孟子.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宋.葉適〈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施公墓誌銘〉:「進退以義,士之節也;枉道干進,士之恥也。」
4.任用或罷免。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坐於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明史.卷一七九.列傳.鄒智》:「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5.使之進退,猶言指揮。《宋史.卷三六五.列傳.岳飛》:「飛還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賜札,以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進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ìn-thè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前進後退。
  2. [[名] ] 和尊長、客人見面、應對及告退的禮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進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進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