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大宜教學法 - 教育百科
柯 | |
大 | |
宜 | |
教 | |
學 | |
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odály Method |
作者: | 張渝役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柯大宜教學法是以民歌民謠與聲樂訓練為基礎,配合對古典音樂與藝術歌曲的學習,一直到高深而完整的文獻資料之收集、研究、創作、教學、演出的一套完整的音樂教育。 柯大宜(Zoltán Kodály, 1882~1967)是出生於奇刻美(Kecskemét)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教育家,與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 1881~1945)合作,鑽研匈牙利民歌民謠,奠定了匈牙利音樂學的基礎,同時也建立了廣闊而又高水準的音樂文化。 柯大宜極為重視民歌與民謠,他以民歌民謠為基礎,編印簡單的書冊子,並以這些歌曲教導學生學習匈牙利的歷史與文化。其次,他注重歌曲的旋律與每一節的歌詞及兩者的關係。他並注意到歌曲與地域(區)的傳統演出的關聯。柯大宜認為民歌民謠是活的傳統,他把舊的與新的風格作教材,又把民歌民謠與藝術歌曲做比較,找出二者的關係。到一九五○年代,他與巴爾托克合作,以及他能指導的民歌民謠經收集以後分類出版的,已達到十萬件之多。 柯大宜教學法的理念為: 1.音樂乃上天所恩賜,為全人類所共有; 2.人人都應該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成為具有讀、寫能力和思想音樂的音樂文明人; 3.民謠是音樂的母語,人類生活的遺產,應做為音樂教育的基礎教材; 4.歌唱是最自然的樂器,歌唱教學宜採無伴奏; 5.唯有好的音樂才配做為教材; 6.音樂教育應「及早」開始; 7.音樂必須成為學校正式課程的一環。 柯大宜教學法有三項主要的教學工具: 1.首調唱名法:簡單地說是一套「移動do」(movable do)的唱名系統,唱名是do、re、mi、fa、sol、la、si,代表大調音階的七個音。 2.手號:源自英國人卡溫(John Curween)所設計的教學工具。手號的功能在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手勢和手勢之間位置移動的視覺表徵來幫助學習者建立音調的概念。 3.節奏唱名:源自於法國音樂教師謝斐(Emile-Joseph Cheve),目的是幫助學習者能夠很正確地唱出節奏的音值。 柯大宜教學法在匈牙利盛行將近半個世紀,締造了令世人讚許的音樂成績,如今已成為國際性的音樂教學主流之一。 另一方面,除了強調研究文獻資料之重要性以外,高大宜也重視聲樂的訓練。同時強調古典作品的技巧,如對位、和聲,作品的明晰度與均衡性。他的學生中有許多後來成為國際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音樂家、音樂教師。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柯大宜教學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