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概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ㄚˋㄩㄝㄖㄨˊ:「ㄉㄚˋㄍㄞˋ」、「ㄍㄞˋㄌㄨㄣˋ」、「ㄍㄞˋㄎㄨㄤˋ」。
  2. ㄑㄧˋㄉㄨˋㄖㄨˊ:「ㄑㄧˋㄍㄞˋ」。
  3. ㄧˊㄌㄩˋㄖㄨˊ:「ㄧˊㄍㄞˋ」、「ㄍㄞˋㄅㄨˊ退ㄊㄨㄟˋㄏㄨ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概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i
解釋:
  1. 約略、大略。
    【例】概況、概要、大概
  2. 舉止、神態。
    【例】氣概
  3. 一律。
    【例】概括、概不退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i
解釋:
[名]
1.古代量穀物時,刮平斗斛的器具。《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傳上.梁崇義傳》:「以概量業於市,力能舒鉤。」
2.度量、品格。如:「氣概」。《三國演義》第三八回:「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3.大略的情況。如:「梗概」。
[動]
1.刮平。《北史.卷二一.燕鳳等傳.論曰》:「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乎?」
2.總括。如:「以此一端,可概其餘。」
[形]
約略。如:「概況」、「概念」。
[副]
1.大略。如:「整件事情的經過,大概就是這樣了。」
2.一律。如:「貨物出門,概不退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à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à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量穀物時,用以刮平斗斛之器具。段注本《說文解字.木部》:「󲶛(概),所以斗斛也。」《集韻.去聲.代韻》:「󲶛,亦書作概。」《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上.梁崇義》:「以概量業於市,力能舒鉤。」《荀子.君道》:「不待探籌投鉤而公,不待衡石稱縣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嘖。」

2. 刮平。《北史.卷二一.列傳.鄧彥海》:「論曰:『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乎?』」《管子.樞言》:「釜鼓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故先王不滿也。」

3. 氣度,節操。如:「氣概」。唐.高駢〈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詩:「無金寄與白頭親,節概猶誇似古人。」《三國演義》第三八回:「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4. 景象,狀況。唐.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詩:「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

5. 約略。如:「概況」、「梗概」。《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唐.司馬貞.索隱:「概是梗概,謂略也。」唐.劉禹錫〈送周魯儒赴舉詩序〉:「與之言,能言其得姓因家之所自,暨縣道鄉亭之風俗,望山名水之概狀。」

6. 總括。如:「以偏概全」、「以此一端,可概其餘。」《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論曰》:「雖鄒衍談天之辯、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概其萬一。」

7. 全,都。如:「概不負責」、「概不過問。」《太平廣記.卷一二二.奚達珣》:「若一概處死,恐非含弘之義。」

注音: ㄍ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