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隨手登記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莊吉發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隨手登記檔,簡稱隨手簿或隨手檔,類似後世的公文收發登記簿,是軍機處重要的檔冊之一。軍機處直日章京例應將每日所接奏摺、所遞片單、所奉諭旨,逐日登錄,詳悉分載,硃批全載,諭旨及摺片則僅敘事由。因此,隨手登記檔就是諭摺摘由目錄,亦可稱為諭摺總目。直日章京登錄所接諭旨時,必須當日繕竣,其所以稱之為隨手者。即表示不可積壓之意。直日章京收發的文件,除奏摺、片單、諭旨外,尚含有題本、國書、敕諭、咨文、移會、信函、試題、供狀等類文書,所以隨手登記檔也可以說是軍機處檔案索引,亦即機庭總簿,檢查舊事,必須按年翻閱。因為隨手登記檔的登錄,是按著年月日順序逐日排列的,每頁書寫少則7行,多則12行,每日先書寫直日章京姓氏。乾隆年間(1736-1795),每年正月元旦,為取吉祥之意,例應敬書「太平無事」4字於冊端,即始有章奏,亦必俟初二日呈遞。但自道光、咸豐以降,內憂外患,國家多事,雖然元旦,奏章亦夥,不能積壓,而於冊端改書「吉事有祥」4字。由於隨手登記檔書明收文日期,可以知道臣工奏摺到京後奉硃批發下日期。宮中檔直省臣工奏摺,只填註具奏時間,即發文日期,必須查閱隨手登記檔,或軍機處奏摺錄副,始能得悉其奉硃批後發下日期。隨手登記檔登錄時,其諭旨明發者,即註明「交」,或「交內發」等字樣,即交內閣,以內閣名義頒發。奏摺硃批「另有旨」字樣者,即由軍機大臣撰擬寄信上諭,交兵部由驛站馳遞。奏摺、片單註明「存」字者,即留中不發,多歸入月摺包內。凡謝恩、陛見等摺件不錄副存檔者,則註明「不抄」字樣。各類文書例如交兵部由驛馳遞的諭旨及奉硃批發還原奏人的摺件,多註明馬遞里數,如「馬上飛」、「四百里」、
  「五百里」、「六百里」、「六百里加緊又緊分寄」等字樣。隨手登記檔註明「交滿屋」字樣者,即交滿檔房,由滿洲軍機章京接收。皇帝在圓明園,或巡行駐蹕,隨手登記檔亦逐日註明。隨手登記檔的簿冊,其規格並不一致,各冊橫自25公分至29公分不等,縱自28公分至30公分不等。現藏隨手登記檔,始自乾隆朝,春夏兩季為1冊,秋冬兩季為1冊,全年2冊。道光中葉以降,中外交涉日繁,直省多事,諭旨及摺奏事件較多,所以春夏秋冬每季各分裝1冊,全年增為4冊。由於隨手登記檔按年月日先後順序排列,逐日登錄,於查考文書,頗為便捷,是軍機處檔案的重要目錄。利用隨手登記檔檢查宮中檔硃批奏及軍機處月摺包奏摺錄副等文書,都不失為蒐集資料的一種簡便方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隨手登記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