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ù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ā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ù |
解釋:
[名] 1.災禍。如:「咎由自取」。《書經.大禹謨》:「民棄不保,天降之咎。」 2.過失。如:「引咎辭職」、「難辭其咎」。《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責攸之、褘、允等咎,以彰其慢。」 [動] 1.責罰、怪罪。如:「既往不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國人皆咎公。」 2.憎惡。《史記.卷三.殷本紀》:「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āo |
解釋:
[名] 1.大鼓。通「鼛」。《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伐咎鼓,撞華鍾,獵徒縱,赴榛叢。」 2.姓。如虞舜時有咎繇。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ㄐㄧㄡˋ 1. 災禍。如:「咎由自取」。《說文解字.人部》:「咎,災也。」《書經.大禹謨》:「民棄不保,天降之咎。」《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上.折像》:「吾門戶殖財日久,盈滿之咎,道家所忌。」晉.陸機〈君子行〉:「天道夷且簡,人道嶮而難,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瀾。」 2. 過失。如:「引咎辭職」、「難辭其咎」。《易經.繫辭上》:「无咎者,善補過也。」《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褘、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唐.韓愈〈進學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3. 責備、追究罪責。如:「既往不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國人皆咎公。」《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4. 憎惡。《史記.卷三.殷本紀》:「及西伯伐飢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宋.裴駰.集解:「孔安國曰:『咎,惡也。』」 5. 舅。通「舅」。《荀子.臣道》:「齊之管仲、晉之咎犯、楚之孫叔敖,可謂功臣矣。」唐.楊倞.注:「咎與舅同。晉文公之舅狐偃,咎犯,其字也。」 ㈡ ㄍㄠ 1. 大鼓。通「鼛」。《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列傳》:「伐咎鼓,撞華鍾,獵徒縱,赴榛叢。」 2. 姓。同「皋」。如虞舜有咎繇。 |
|
注音: | ㈠ㄐㄧㄡˋ ㈡ㄍㄠ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咎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