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屑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xiè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ˋㄙㄨㄟˋ˙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ㄓˇㄒㄧㄝˋ」、「ㄇㄟˊㄒㄧㄝˋ」、「ㄇㄨˋㄒㄧㄝˋ」、「ㄊㄧㄝˇㄒㄧㄝˋ」、「ㄈㄣˇㄅㄧˇㄒㄧㄝˋ」。
  2. ㄅㄨˊㄒㄧㄝˋㄑㄧㄥㄕˋㄖㄨˊ:「ㄅㄨˊㄒㄧㄝˋㄧˊㄍ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è
解釋:
  1. 碎末、粉碴。
    【例】木屑、鐵屑、粉筆屑
  2. 細碎、微小。
    【例】瑣屑
  3. 介意、在乎。
    【例】不屑毀譽
  4. 認為值得。
    【例】不屑一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è
解釋:
[名]
碎末、粉碴。如:「木屑」、「鐵屑」、「粉筆屑」。
[動]
1.研磨成碎片。《禮記.內則》:「屑桂與薑。」
2.顧惜、在乎。《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3.認為值得的。多與「不」連用,有輕視之意。如:「不屑一顧」。
[形]
細碎的、微小的。《管子.地員》:「五沙之狀,粟焉如屑塵厲。」《文選.木華.海賦》:「崩雲屑雨,浤浤汩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細小而近於粉末狀的東西。
音讀: sa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動作切切。《說文解字.尸部》:「屑,動作切切。」

2. 研磨成碎片。《玉篇.尸部》:「屑,碎也。」《禮記.內則》:「屑桂與薑以洒諸上而鹽之,乾而食之。」

3. 碎末、粉碴。如:「鐵屑」、「粉筆屑」。《儀禮.既夕禮》:「饔三,醯醢屑,冪用疏布。」《晉書.卷四九.列傳.胡毋輔之》:「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誠為後進領袖也。」

4. 潔。《詩經.邶風.谷風》:「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漢.毛亨.傳:「屑,絜也。」《孟子.公孫丑下》:「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漢.趙岐.注:「屑,潔也。」

5. 顧惜、在乎。《墨子.兼愛中》:「天屑臨文王慈,是以老而無子者,有所得終其壽。」《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廖性質誠畏慎,不愛權勢聲名,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6. 快速。《漢書.卷九七.外戚列傳上》:「超兮西征,屑兮不見。」唐.顏師古.注:「屑然,疾意也。」

注音: ㄒ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