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 - 教育百科
炮 |
|
- 部首 火
- 部首外筆畫 5畫
- 總筆畫 9畫
- 漢語拼音 [一]bāo[二]páo[三]pào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一種烹飪法。在旺火上急炒。用於快炒肉片、肉丁等。如:「炮雞丁」、「炮羊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áo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ào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ā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áo |
解釋:
[動] 1.燒、烤。如:「炮烙」、「烹羊炮羔」。《詩經.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左傳.昭公二十七年》:「令尹炮之,盡滅郤氏之族黨。」 2.以火烘焙藥材。如:「炮煎」。《金瓶梅詞話》第四九回:「胡僧說:『形如雞卵,色似鵝黃。三次老君炮煉,王母親手傳方。』」《西遊記》第二回:「祖師道:『此是有為有作,採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製,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並服婦乳之類。』」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ào |
解釋:
[名] 1.武器名。一種發射鐵石彈丸或炮彈的重型兵器。火力強,射程遠,極具殺傷力和破壞力。如:「大炮」、「開炮」、「高射炮」、「迫擊炮」。 2.爆竹。如:「鞭炮」。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āo |
解釋:
[動] 1.一種烹飪法。在旺火上急炒。用於快炒肉片、肉丁等。如:「炮羊肉」、「炮炒雞丁」。《意林.卷一》引《韓非子》:「熾爐炮肉盡赤,而髮尚繞,臣罪三也。」《金瓶梅詞話》第三四回:「第二道又是四碗嗄飯: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煠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 2.把東西置於器物上烘乾。如:「將鞋子放在爐臺上炮乾。」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hàu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ㄆㄠˊ 1. 原指燒烤帶毛的獸肉,後泛指烘烤、炙燒食物。如:「烹羊炮羔」。《說文解字.火部》:「炮,毛炙肉也。」清.段玉裁.注:「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詩經.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水滸傳》第八二回:「雖無炮龍烹鳳,端的是肉山酒海。當日盡皆大醉,各扶歸幕次裡安歇。」 2. 燒灼。如:「炮烙」。《左傳.昭公二十七年》:「令尹炮之,盡滅郤氏之族黨。」 3. 以烘焙的方式精煉藥材。如:「炮煉」、「炮煎」、「如法炮製」。《鏡花緣》第五回:「公主也輕輕笑道:『據我看來,今日不獨賞花,還炮製藥料哩。』」 ㈡ㄅㄠ 1. 烘烤、烘焙。如:「將鞋子放在爐臺上炮乾。」 2. 一種以旺火急炒之烹飪法,用於快炒肉片、肉丁等。如:「炮羊肉」、「炮炒雞丁」。 ㈢ㄆㄠˋ 1. 一種可發射鐵、石、彈丸或火藥的重型兵器。如:「開炮」、「高射炮」、「迫擊炮」。《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以後隨時添造,自數千斤以至萬斤大炮,或鋼或銅,均可自造。」 2. 爆竹。如:「鞭炮」。《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了月牙池,見許多游船在那裡放花炮。」 |
|
注音: | ㈠ㄆㄠˊ ㈡ㄆㄠˋ ㈢ㄅㄠ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炮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