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壘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鬱壘:傳說中的門神。如:「神荼鬱壘」。(音讀為ㄕ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ěi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ǜ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ěi |
解釋:
[名] 1.軍營中防守的掩蔽體或城堡。如:「壁壘」、「堡壘」。 2.棒、壘球比賽中,提示選手跑步得分的標示物。如:「一、二壘有人。」 3.姓。如晉代有壘錫。 [動] 用土、石或磚等堆砌起來。通「累」。如:「壘牆」。唐.姚合〈武功縣中作〉詩三○首之二八:「壘階溪石淨,燒竹灶煙輕。」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ǜ |
解釋:
參見「鬱壘」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uí
|
解釋:
|
|
音讀: |
luí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ㄟˇ 1. 軍營中防守之掩蔽體或城堡。如:「壁壘」、「堡壘」。《說文解字.土部》:「壘,軍壁也。」《史記.卷九一.黥布傳》:「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唐.柳宗元〈唐故安州刺史兼侍御史貶柳州司馬孟公墓誌銘〉:「伐趙之役,堅立堡壘,誓死麾下。」 2. 重疊、堆積。通「累」。如:「壘牆」。《廣韻.上聲.旨韻》:「壘,重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大曰:『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唐.姚合〈武功縣中作〉詩三○首之二八:「壘階溪石淨,燒竹灶煙輕。」 3. 棒、壘球比賽中,用以標示選手各個跑步或得分位置之帆布包。如:「壘包」、「本壘板」、「一、二壘有人。」 4. 姓。如晉代有壘錫。 ㈡ㄌㄩˋ 「鬱壘」:傳說中之門神。漢.張衡〈東京賦〉:「度朔作梗,守以鬱壘。神荼副焉,對操索葦。」 |
|
注音: | ㈠ㄌㄟˇ ㈡ㄌㄩ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壘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