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二氧化碳 - 教育百科
ˋ
ˇ
ˋ
ˋ
  • 漢語拼音 èr yǎng huà t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èr yǎng huà tàn
解釋:
  1. 一種無色、無味、無嗅的非可燃性氣體。是空氣成分的一種,密度為空氣的一點五倍。動物呼吸時,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可用來製造純鹼、乾冰、汽水等,又可作為滅火之用。
    【例】二氧化碳易溶於水而成碳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二氧化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èr yǎng huà tàn
解釋:
分子式CO2,一種無色無臭非不可燃亦無助燃性氣體,故可作為滅火劑。固態的二氧化碳稱為乾冰,常用作冷凍劑。溶於水中而成碳酸,可用來製造汽水,故也稱為「碳酸氣」。動物呼吸時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二氧化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rbon Dioxid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CO2分子量44.01,其中碳佔27.29%,氧佔72.71%,比重1.523(設空氣為1)。無色、無味、不可燃,通常作為中止燃燒反應的氣體。可溶於水,較不溶於醇類及其它中性有機溶劑。此外,若遇到鹼溶液則會因形成碳酸鹽而被吸收。市售的二氧化碳除了以鋼瓶裝的高壓液態之外,尚有固態的乾冰(比重1.35)。在大氣壓下,固態CO2直接昇華為氣態。昇華溫度為-78.48℃(760mmHg下),熔點-56.6℃(在5.2大氣壓下),生成熱為94.05kcal/mol,汽化潛熱83.12cal/g。CO2是碳酸鹽礦物的成份之一,也是動物新陳代謝後的產物。若吸入大量CO2,將使呼吸及心跳加速、頭昏眼花、發汗、痙攣,甚至失去知覺。如果皮膚接觸到乾冰,由於其溫度甚低(-78.5℃),所以會引起凍傷及水泡。二氧化碳可用於製造飲料、滅火氣體、稻米的薰蒸劑、殺菌劑、及冷凍食品工業及舞台上做為效果的無害煙霧。工業製法為製造石灰過程中,燃燒CaCO3時的副產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二氧化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Carbon Dioxide; CO2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理學名詞。體內營養素氧化燃燒所產生的代謝產物。攝取氧,排除 的作用稱之為呼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二氧化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二氧化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