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現實治療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ality Therapy
作者: 曾端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現實治療是葛拉塞(William Glasser)於一九六五年所提出的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
  現實治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下列四點:(1)人有基本的心理需求,包含愛與被愛、價值感、自由及樂趣需求。這些需求是人類所共有,但是每個人滿足需求的內涵與方式則不一,後者即所謂的慾望,具有個別差異性。人的行為即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或慾望。(2)個體的需求或慾望受挫時,個體會出現各種行為來因應此挫折,以設法滿足需求。(3)個體的行為包含四個成分:行動、思考、感受與生理反應。四者一體,然而個體能主動控制的成分為行動和思考,尤其是行動部分,是最容易由個體主控。(4)行為由內在需求與慾望所促動,大部分是自己的選擇。葛氏並以「控制理論」來說明行為發生的原理,以及行為如何運作以滿足心理需求。
  葛拉塞對心理疾病的解釋是,個體不能以負責、正確與合於現實的行為方式滿足心理需求時,所呈現的症狀。負責的意義是個體自已能做選擇,而非被動的受制於外在困境;正確指能以有效的行動來滿足需求;合於現實的是不受困於過去,著重在當前所應該做的。
  現實治療的目標主要在協助個體選擇新的、有效的行為去滿足合於現實的需求或慾望。治療過程包含五個主要步驟:(1)建立共融關係,使當事人在治療過程中獲得被愛、被重視、自由及樂趣的滿足。(2)檢視當事人的慾望或期待,並予以重新界定或修正。(3)檢視與評估當事人當前的行動與思考。(4)形成新計畫,選擇新行動,形成新思考。(5)當事人的信諾。除此五步驟之外,治療過程謹守三個原則:不讓當事人有藉口、不處罰當事人、不放棄對當事人的關心及治療。
  治療的技巧隨治療者的創發性而異,不過葛拉塞相當重視治療者的幽默及建立治療關係技巧。現實治療非常適用於不良青少年與精神病患的治療。此外,現實治療用於學校教育及親職教育中,聲譽卓著。對於提升一般大眾的自我功能及有效控制生活的能力,更是強而有力的方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現實治療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