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工業心理學 - 教育百科
ˋ
ˇ
ˊ
  • 漢語拼音 gōng yè xīn lǐ xu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yè xīn lǐ xué
解釋:
將心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運用在工作場域上,以利提升績效與福祉。例如:招募與甄選、訓練與發展、安全與健康、激勵與領導……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工業心理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dustrial Psychology
作者: 蔡崇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工業心理學屬應用心理學的一支,重在研究工作領域中的人類行為,以提高工作效率,滿足個人需求。工業心理學的發展,受個別差異研究和勒溫(Kurt Lewin,1890~1947)場地論(field theory)的影響。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心理學者廣泛運用個別差異理論與心理測驗工具,以解決軍中人事問題,因而引起學者對工作品質研究的興趣。個人能力與工作需求配合之探討遂成為工業心理學早期研究的重點。以勒溫的研究將工作場所視為人際互動的社會情境,從人際關係的角度探討組織中的人類態度與行為;工業心理學的研究因而擴大,不再局限於工業組織。目前工業心理學研究與應用的範圍已擴及學校、政府機關及其他一般團體組織;因此美國心理學會將其第十四部門(division 14)的名稱,由工業心理學改為工業與組織心理學(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工業心理學的領域,艾爾進(D.R. Ilgen,1994)列舉出員工遴選與安置、工作成效評量、訓練、員工激勵、工作滿意和工作設計等六大項。在員工遴選與安置方面,首先要進行工作分析(job analysis),以確定某項職務或職位遴用的資格,再據以選擇適當的遴選方式如申請表、推薦函、面談、測試及標準化測驗(常用者有技術、能力、性向及興趣等測驗);然後評量新進員工的工作表現與用以遴選的個人特質之間的符合程度,以確定遴選作業和測驗工具的效度。在工作成效評量方面,在建立一套客觀的評量制度,作為陞遷、調薪、訓練及業務改進之依據,同時也可供遴選新進員工之參考。員工訓練是工業心理工作者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包括訓練需求的評量、課程的規劃與執行,以及訓練成效的評鑑。動機理論已廣泛運用在工業心理工作中,主要依據員工需求與價值觀念,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制度(incentive system);並可透過擴大員工參與決定與工作自主性等措施來激勵員工。至於工作滿意程度,則為工作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其基本假設為:對工作滿意度愈高者,工作效率愈高。工業心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在發展或運用工作滿意量表進行調查,並藉調查結果以改進有關措施。最後,工業心理工作者可透過工作設計(job design),提高員工能力與任務性質之配合度,擴大員工對自己工作的自主性、控制及決定參與權,以提高員工的責任感與工作效率。
  當前工業心理學除了上述六大領域外,特別強調組織中人類行為互動關係的探討,應用於領導、溝通及決定歷程,以增進組織運作和員工工作效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工業心理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