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紐瑞耶夫,魯道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ureyev, Rudolph Hametovich (1938-1993)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俄國芭蕾舞者及編舞家,被大眾公認為國際舞蹈明星,他生於伊爾庫次克(Irkutsk),原先在《少年先鋒隊》(The Young Pioneers)(類似童子軍)學民俗舞蹈技巧。1955年進列寧格勒舞蹈學校(The Leningrad Choreographic School),畢業後進入基洛夫芭蕾舞團(The Kirov Ballet),在古典舞碼□擔任首席舞者,他拿手的舞碼有:《神廟舞姬》(La Bayadére)、《海盜》(Le Corsair)、《唐吉訶德》(Don Quixote)、《羅倫喜亞》(Laurencia)、《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及《天鵝湖》(Swan Lake)。1961年6月趁基洛夫舞團於歐洲巡迴表演時,在他法國投奔自由。一週後,他出現在巴黎居瓦侯爵國際芭蕾舞團(The International Ballet du Marquis de Cuevas),在羅勃.郝普曼(Robert Helpmann)所改編的《睡美人》中,擔任佛羅里蒙王子(Prince Florimund)這個角色。他和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 of England)的合作關係從1962年2月即開始,與他的舞伴瑪格特 .芳登(Margot Fonteyn)於皇家舞蹈學院(Roya1 Academy of Dancing)所籌備的慈善義演中演出。弗烈德力克.阿胥頓(Frederick Ashton)所編的《悲劇詩》(Poème Tragique),使他成為該團的「常駐的客座藝術家」。他的美國表演生涯開始於1962年3月19日在紐約露絲.佩吉(Ruth Page)的芝加哥歌劇芭蕾舞團(Chicago Opera Ballet),演出《唐吉訶德》舞作中的大雙人舞(The Grand Pas de Deux)。1962年1月19日在美國的電視中他和瑪麗亞.塔契夫(Maria Tallchief)攜手演出《電話鈴響時刻》(The Bell Telephone Hour)。他的舞蹈生涯誠如早年一位俄國人所預言的;「他在西歐終身為自由藝人,和許多不同的舞團表演,將使斯拉夫舞和俄國芭蕾重新風行」。他曾和許多舞團合作包括:西方芭蕾舞劇院(The Western Ballet Theatre)、斯卡拉劇院芭蕾舞團(The Ballet of The Teatro alla Scala)、荷蘭國家芭蕾舞團(The Dutch National Ballet)、二十世紀芭蕾舞團(The Ballet du XXème SiècIe)、瑪莎.葛蘭姆舞團(The Martha Graham Company)、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The National Ballet of Canada)、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The Paris Opera Ballet)、波斯頓芭蕾舞團(The Boston Ballet)、美國芭蕾舞團(The American Ballet Theatre)……等等。他曾以「紐瑞耶夫和朋友」為標題,在紐約及倫敦的藝術季中表演芭蕾及現代舞小品,表演者有美國的保羅、泰勒(Paul Taylor)、葛蘭.泰特利(Glen Tetley)及莫瑞.路易斯(Murray Louis)並且和荷蘭編舞家投爾.望.夏克(Toer Van Schayk)及魯地.望.但季(Rudi Van Dantzig)等同台演出。他也有過相當成功的隨團長期演出,例如:1964年隨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1972年隨慕尼黑歌劇芭蕾(The Ballet of The Zürich Opera)及1975年隨芭蕾劇院(The Ballet Theatre)演出全版舞劇《雷夢達》(Raymonda)。l966年隨維也納國家歌劇芭蕾舞團(The Ballet of The Vienna State Opera)及1970年隨澳洲芭蕾舞團(The Australian Ballet)演出全版的舞劇《唐吉訶德》。他曾為德國電視以不同的版本詮釋佛金(Fokine)的《玫瑰花魂》(Spectre de la rose)。紐瑞耶夫的旋風席捲歐美二十五年,他是世人所公認為風頭最健的超級巨星。他的影像流行於舞團,雜誌甚至電影,他不愧為優秀的表演者;無論任何舞碼、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或現代舞,他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精采演出。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紐瑞耶夫,魯道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