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緬甸學校制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System in Burma (Myanmar)
作者: 楊洲松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緬甸在傳統上是政教合一且階段畫分並不明顯的國家,因此教育的所有權並不會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而能普及大眾。由於政府與宗教的關係相當密切,因而藉由「寺院即學校,僧侶即教師」的方式,使得緬甸人民的識字率頗高。隨著十九世紀英國統治緬甸,西方的教育制度也隨之傳進。在英國統治時期,緬甸語的學校提供了部分的教育機會;另外僅有少數緬甸人可以進入英國語學校作為大學的預備教育。除此之外,雖然也有一些藝術、師資訓練與師範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但很少的緬甸人會完成第三級的教育。在日本統治的一九四○年代初期,日本統治者改變了英國式雙軌制系統而成單軌制,其學制為小學四年、初級中學三年與高級中學二年。四三二學制一直持續到了一九六六年頒布的〔基本教育法案〕(Basic Education Act);此法案開創了五四二學制:小學與中學都增加了一年,高等中學或是高級中學成為三種不同的機構-普通、技術與農業學校。(如圖所示)
  在接受完小學基本的記憶性教育之後,學生在中學學習數學、社會、普通科學與英語,其中英語定必修學科。在中等學校階段,較早的大學預備科學與藝術潮流在最近則改變為「全面性發展的教育」(all rou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其包括了主修的四個領域:鄉村研究、技術研究、手工藝與家庭科學。國家教師訓練的系統為與教師的需求量相配合而另外獨立,變成在所欲教學的學校層級之高一層級畢業後,必須再加上一到二年的師資訓練課程,才能取得教師資格。
  緬甸政府設有教育部,國家級的教育事務均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包括基礎教育部門、職業及技術教育、高等教育、考試、研究與國語的推展。
  緬甸教育最主要的問題是教育的浪費,有很高比例的留級率與中途輟學率,而在學校與人力市場間亦無法有效配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緬甸政府計畫提供更多的職業教育與技術教育;高中課程則重新整合以與當前人力需求的工作環境有更高的關聯。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緬甸學校制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