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矇 - 教育百科
矇 |
|
- 部首 目
- 部首外筆畫 14畫
- 總筆畫 19畫
- 漢語拼音 [一]mēng[二]mé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眼瞎,有眼珠而看不見。如:「矇叟」。 |
|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é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ē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éng |
解釋:
[名] 盲人。《詩經.大雅.靈臺》:「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形] 失明、眼睛看不見。元.朱凱《昊天塔》第一折﹕「你聽了我聲音耳不聾,你覷了我容顏眼不矇。」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ēng |
解釋:
[動] 1.欺騙。如:「別說瞎話矇人。」 2.胡亂猜對或得到。如:「我能得獎是矇上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ㄇㄥˊ 1. 盲人。《說文解字.目部》:「矇,童矇也。」《詩經.大雅.靈臺》:「鼉鼓逢逢,矇瞍奏公。」《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先生,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矇振聵。」 2. 眼睛看不清。《說文解字.目部》:「矇,一曰不明也。」清.段玉裁.注:「此泛言目不明,為別一義。」漢.蔡邕〈瞽師賦〉:「夫何矇昧之瞽兮,心窮忽以鬱伊。」 3. 昏暗不明。《淮南子.脩務》:「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矇。」 4. 愚昧。《禮記.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發矇矣。」《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列傳下.張玄》:「(徐業)與語,大驚曰:『今日相遭,真解矇矣。』」 ㈡ㄇㄥ 1. 欺騙。如:「別說瞎話矇人。」《聊齋志異.卷七.冤獄》:「矇蔽因循,動經歲月,不及登長吏之庭,而皮骨已將盡矣!」 2. 胡亂猜對或得到。如:「您就別再笑話我了!我能答對完全是僥倖矇上的。」 |
|
注音: | ㈠ㄇㄥˊ ㈡ㄇㄥ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矇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