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神明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豐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神明會是民間對某一神明有特別的崇信而由熱心信徒所組織的宗教團體。神明會的組織凡有未建寺廟而只有爐主制組合的、有附屬於寺廟並與之密切聯繫的、也有因信仰某神而另行組會以方便參與活動的。會中的資金多由信徒所捐,用以購置神像、香爐等配備,其餘則留作公共財產,稱為壓爐錢、插爐錢。其成員大多基於地緣關係,有同祖籍者(臺南澄輔信會由海澄人組成)、同姓者(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林、張、黃、賴及吳等二十餘個組成)、同社區者(鹿港王皇上帝會),或同身分、職業者(臺南市杉郊媽會)。會中大多由會員共同推舉一人作為爐主,輪流奉安神像或香爐,並主持年內的一或數次活動,主要的是演戲酬神、繞境遊行及進香等。像保安宮每年都在保生大帝神誕時,由某一字姓負責「家姓戲」;彰化市南理宮有十個媽祖會,輪流辦理到笨港進香;或如大甲鎮瀾宮的繞境;也由各地信徒自行組成進香的團體。由於進香而組成的在進會後就解散,因此組織較鬆散;但是有些因同姓或同業而組的則較為穩定。類此神明會的形成固然也源於福建、廣東,但是移民在遷移臺灣後,因為地緣關係而組織,其後又因共同信仰而自行組成,已與大陸較重血緣的宗族組織不同。它的分布遍及全臺,而以臺北、臺中及臺南等地較多,而開發較早的澎湖,由於廟多官修、戌守班兵所建,反而數目較少;此外東部的臺東、花蓮,因開發較遲也較少。這種民間組織對於凝聚、整合社會有其穩定力量,在臺灣的開發史上自有其價值及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神明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