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穆卡斯特的教育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ulcaster's Educational System
作者: 蘇永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穆卡斯特(Richard Mulcaster, 1531~1611)是英國十六世紀的重要教育理論家;他曾於劍橋和牛津大學求學,然後擔任倫敦的商人泰勒學校(Merchant Taylor's School)的校長達二十五年。他的主要教育理念見於他所寫的兩本書內:〔學校狀況的檢討〕(Positions Where in Those Primitive Circumstances Be Examined,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the Training up of Children, Either for Skill in Their Books or Health in Their Bodies, 1581)、〔國小教育的第一部分〕(The First Part of the Elementary, 1582)。
  由於他發現到文法學校來的學生素質不齊,乃主張每個小孩,無論貧富,在十二歲以前都要強迫接受基本的讀、寫、音樂及繪畫方面的訓練;且教師的訓練要有大學的水準,要和法律及神學院的學生一樣,先接受哲學訓練,再來是專門訓練。在學生的教導方面,要特別加強體育及比賽活動來加強兒童的體能。在語言的學習上,要先把英語學好再學拉丁文,他曾說:「我愛羅馬,但我更愛倫敦;我喜歡義大利,但更愛英國;我懂拉丁文,但更敬佩英文。」(1582)。這種把英語當學術用語的主張,在三十年後得到另一位校長布勻斯萊(John Brinsley)的呼應。
  穆卡斯特的教育主張大致歸納如下:(1)以方言為主要教學媒介,而不要太早教古典作品和外國語;(2)無論貧富,只要是有能力者,都應有權接受與其才能相當的教育;(3)主張設立師範學校來培育師資;(4)對於女子教育也要和男孩一樣,能力好的女孩子也應有權接受高等教育;(5)所有人都應有體育訓練,包括男孩、女孩、教師和學生;(6)國小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應該是實施博雅(liberal)教育,不針對特定目標;(7)最好的老師應該去教下階層的子女,而且要給與最高的薪水,其班級學生數也要比上層階級的子女來得少;(8)繪畫和音樂可在專門的學校傳授。
  很顯然的,穆卡斯特的教育主張由於過於前進,以致在當時未被接受。即使以目前的標準來看,有些地方仍是高標準,更何況是十六世紀的英國。尤其是對下階層子女那種補償教育的概念,目前都還不容易做到;而把師資培育提升到大學水準;也還是近年的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穆卡斯特的教育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