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經籍纂詁〕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孫秀玲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經籍纂詁〕106卷,清阮元(1764-1849)主編
  清嘉慶4年(1799)琅嬛僊館刊本
  清嘉慶19年學海堂刊本
  清嘉慶間(1796-1820)揚州阮氏琅嬛僊館刊本
  清光緒6年(1880)淮南書局刊本
  清光緒9年點石齋影印本
  清光緒14年鴻寶齋石印本
  清光緒20年點石齋石印本
  清光緒間(1875-1908)文瑞樓影印本
  民國49年(1960)臺北世界書局影印本,書前有目錄索引
  此書堪稱古書中訓詁資料之總集,其編纂肇因於阮元督學浙江時,以研讀經史必先通訓詁,故主持編修〔經籍纂詁〕,手訂凡例,聘請知名學者臧鏞堂、臧禮堂、陳鱣等約50人,費時兩年,始成書。此書之編排,主要以採摘十三經注釋,若及唐以前的史、子、集三部中重要著作的訓詁解釋,以及漢晉以來約百餘種字書、韻書之注解,依序條列於各單字,詞目之下,先列本義,次及引申或假借義,凡所舉例證,均注明書名或篇名。各單字按〔佩文韻府〕106個韻目歸類,每韻一卷,〔佩文韻府〕未載之字,則據〔廣韻〕和〔集韻〕增補。此書著重收錄古籍中訓詁資料,是專供查找古籍之重要工具書,王引之序云:「展一韻而眾字畢備,檢一字而諸訓皆存,尋一訓而原書可識。」並非溢美。然因書成眾人之手,引證錯誤之事不少,又單字不注音,不標反切,只解字義,是其不足。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經籍纂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