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恆主義者課程觀 - 教育百科
永 | |
恆 | |
主 | |
義 | |
者 | |
課 | |
程 | |
觀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erenialists' Curriculum |
作者: | 白亦方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永恆主義是最古老、最保守的教育哲學理論。此派認為教育的重點應該擺在人類的共同本質,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科學理性與心智能力,追求博雅教育,這目標就像真理般是絕對而普遍。〔鉅著〕[The Great Books]的誕生,來自人類的特有品格而非神祇的智慧。 以小學階段為例,永恆主義者主張課程的重點應在於讀、寫、算能力的培養,道德與宗教的訓練。中等教育則以拉丁文、希臘文、文法、辯證、邏輯和推理為重心。這些過去眾所公認普遍的知識與社會長期珍視的價值構成了課程的內容。以赫欽斯(R. Hutchins)為例,他主張教育的目標在任何一個年齡、任何一種社會都是相同的:使人成為人。教育是一貫、絕對、普遍的,人的本質更是穩定的,教育的目標在促使人有能力去推理、了解自然界的普遍真理。課程是以學科為中心,博雅教育的內涵便是定義明確的學科或按照邏輯順序加以組織的內容,因此語言、文學、數學、藝術、科學較受青睞,更是必修的科目。 在教學方面,教師被賦予權威的任務,其知識和專業不容懷疑,教學更是激發討論和學生內存理性能力的藝術,也是直接而正式的行為;學生的興趣與課程發展的關係不大,因為基本上學生被認為是不成熟的,更且無法判斷、決定那些才是最好的學習知識與信念價值。學科的教學是各自獨立進行的,沒有辦法加以組合、統整,至於瑣碎的教材如感覺、情緒、身體動作等,因無助於記憶、思考等能力,故可以摒除於課程之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永恆主義者課程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