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耳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ㄦˇ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ěr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ㄣˊㄐㄧˊㄉㄨㄥˋㄨˋ˙ㄉㄜㄊㄧㄥㄐㄩㄝˊㄑㄧˋㄍㄨㄢㄖㄨˊ:「ㄦˇㄉㄨㄛˇ」、「ㄦˇㄘㄨㄥㄇㄨˋㄇㄧㄥˊ」。
  2. 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ㄦˇㄉㄨㄛˇ˙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ㄇㄨˋㄦˇ」、「ㄧㄣˊㄦˇ」。
  3. ㄑㄧˋㄨˋ˙ㄉㄜㄌㄧㄤˇㄆㄤˊㄈㄨˋㄧㄡˇㄖㄨˊㄖㄣˊㄦˇ便ㄅㄧㄢˋㄩˊㄊㄧˊㄒㄧ˙ㄉㄜㄊㄧˊㄅㄚˋㄖㄨˊ:「ㄉㄧㄥˇㄦˇ」。
  4. ㄨㄟˋㄩˊㄐㄩˋㄇㄛˋㄅㄧㄠˇㄐㄩㄝˊㄉㄧㄥˋ˙ㄉㄜㄧˋ˙ㄙㄒㄧㄤㄉㄤㄩˊ˙ㄌㄜ」。
  5. ㄨㄟˋㄩˊㄐㄩˋㄇㄛˋㄅㄧㄠˇㄒㄧㄢˋㄓˋ˙ㄉㄜㄧˋ˙ㄙㄒㄧㄤㄉㄤㄩˊㄦˊㄧˇ」、「(ㄅㄚˋ;ㄅㄚˋ)(˙ㄌㄜ;ㄌㄧㄠˇ)」。ㄖㄨˊ:「ㄒㄧㄤˇㄉㄤㄖㄢˊㄦˇ。」
  6. ㄨㄟˋㄩˊㄐㄩˋㄇㄛˋㄅㄧㄠˇㄐㄧㄥㄊㄢˋㄒㄧㄤㄉㄤㄩˊㄒㄧㄝˊ」、「ㄏㄨ」。ㄖㄨˊ:「ㄈㄨˋㄗˇㄖㄨˊㄘˇㄏㄜˊㄑㄧˊㄎㄨㄞˋㄦ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ěr
解釋:
  1. 脊椎動物的聽覺器官與平衡器官。分外耳、中耳、內耳。
    【例】牛耳、如雷貫耳 ◎
  2. 器物兩旁所附似耳的把手。
    【例】鼎耳
  3.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
    【例】木耳、銀耳
  4. 助詞。相當於「而已」、「罷了」。
    【例】想當然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ěr
解釋:
[名]
1.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與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2.凡器物兩旁附有以便於提攜的把手均稱為「耳」。《易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懼。」
3.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4.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聞、聽。《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大夫,晉重列也。今無功而受,非晉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景王皇后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
[助]
1.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矣」、「了」。《史記.卷一一○.匈奴傳》:「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
2.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論語.陽貨》:「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īnn/h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耳朵。對整個耳朵(包含內耳、外耳)的統稱。
  2. [[名] ] 指器物的提把。
音讀:
又音: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耳朵。
  2. [[名] ]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動物之聽覺與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說文解字.耳部》:「耳,主聽也。」《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山海經.北山經》:「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

2. 聞、聽。《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大夫,晉重列也。今無功而受,非晉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景王皇后》:「又耳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

3. 附於器物兩旁的耳狀提把。《易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懼。」

4. 指形狀似耳之物。如:「木耳」、「銀耳」。

5. 當語氣詞:

⑴ 位於句末,表肯定之意。相當於「啊」、「了」。《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宋史.卷三二一.列傳.豐稷》:「巨浸連天,風濤固其常耳,憑仗威靈,尚何畏!」

⑵ 位於句末,表限制之意。相當於「而已」、「罷了」。《論語.陽貨》:「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怙恃俱失,暫寄此耳。」

6.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ㄦ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耳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耳仔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