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廓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ㄤˇㄎㄨㄛˋㄎㄨㄢㄉㄚˋㄖㄨˊ:「ㄏㄨㄥˊㄎㄨㄛˋ」、「ㄌㄧㄠˊㄎㄨㄛˋ」、「ㄏㄨㄟㄎㄨㄛˋ」、「ㄎㄨㄥㄎㄨㄛˋ」、「ㄎㄞㄎㄨㄛˋ」。
  2. ㄨˋㄊㄧˇ˙ㄉㄜㄨㄞˋㄩㄢˊㄓㄡㄨㄟˊㄖㄨˊ:「ㄌㄨㄣˊㄎㄨㄛˋ」、「ㄦˇㄎㄨㄛˋ」。
  3. ㄑㄧㄥㄔㄨˊㄖㄨˊ:「ㄎㄨㄛˋㄑ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ò
解釋:
  1. 廣闊、寬大。
    【例】宏廓、寥廓、恢廓
  2. 物體的外緣周圍。
    【例】輪廓、耳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ò
解釋:
[形]
1.廣闊、寬大。如:「寬廓」、「宏廓」。《史記.卷六十四.司馬穰苴傳.太史公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2.空虛。《淮南子.精神》:「處大廓之宇,游無極之野。」漢.高誘.注:「廓,虛也。」
[名]
物體的外緣周圍。如:「輪廓」、「耳廓」。
[動]
1.開拓、擴張。如:「開廓」、「廓大」。《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
2.掃蕩、清除。如:「廓清陋習」。唐.許敬宗〈奉和執契靜三邊應詔〉詩:「日羽廓遊氣,天陣清華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廣闊、寬大。如:「寬廓」、「宏廓」。《爾雅.釋詁》:「廓,大也。」《史記.卷六四.司馬穰苴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2. 開拓、擴張。如:「開廓」、「廓大」。《後漢書.卷三三.朱馮虞鄭周列傳.朱浮》:「六國之時,其勢各盛,廓土數千里,勝兵將百萬,故能據國相持,多歷年世。」《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淮南子.原道》:「廓四方,柝八極。」

3. 虛空。《玉篇.广部》:「廓,空也。」《淮南子.精神》:「處大廓之宇,游無極之野。」漢.高誘.注:「廓,虛也。」漢.張衡〈思玄賦〉:「廓盪盪其無涯兮,乃今窺乎天外。」

4. 掃蕩、清除。如:「廓清陋習」。《隋書.卷七○.列傳.李密》:「明公以英桀之才,而統驍雄之旅,宜當廓清天下,誅剪群凶。」唐.許敬宗〈奉和執契靜三邊應詔〉詩:「日羽廓遊氣,天陣清華野。」

5. 物體的外緣。如:「輪廓」、「耳廓」。《金史.卷七八.列傳.劉彥宗》:「陝西邊帥請完沿邊城廓以備南寇。」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卷一.山水用墨》:「破墨者,先以淡墨勾定匡廓,匡廓既定,乃分凹凸,形體已成,漸次加濃,令墨氣淹潤常若濕者,復以焦墨破其界限輪廓,或作疏苔於界處。」

注音: ㄎ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