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討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ㄠㄧㄣˇㄖㄨˊ:「ㄊㄠˇㄧㄢˋ」、「ㄊㄠˇㄖㄣˊㄒㄧㄢˊ」、「ㄊㄠˇㄖㄣˊㄌㄧㄢˊ」、「ㄗˋㄊㄠˇㄎㄨˇ」、「ㄗˋㄊㄠˇㄇㄟˊㄑㄩˋ」。
  2. ㄧㄢˊㄐㄧㄡˋㄊㄨㄟㄌㄨㄣˋㄖㄨˊ:「ㄊㄠˇㄌㄨㄣˋ」、「ㄧㄢˊㄊㄠˇ」、「ㄕㄤㄊㄠˇ」、「ㄊㄢˋㄊㄠˇ」。
  3. ㄑㄧㄥˇㄑㄧㄡˊㄖㄨˊ:「ㄊㄠˇㄈㄢˋ」、「ㄊㄠˇㄖㄠˊ」、「ㄊㄠˇㄐㄧㄠˋ」、「ㄊㄠˇㄕㄥㄏㄨㄛˊ」。
  4. ㄓㄥㄈㄚㄖㄨˊ:「ㄓㄥㄊㄠˇ」、「ㄊㄠˇㄈㄚ」、「ㄕㄥㄊㄠˇ」、「ㄉㄨㄥㄓㄥ西ㄒㄧㄊㄠˇ」。
  5. ㄙㄨㄛˇㄑㄩˇㄧㄠˋㄏㄨㄟˊㄖㄨˊ:「ㄊㄠˇㄓㄞˋ」。
  6. ㄑㄩˇㄖㄨˊ:「ㄊㄠˇㄌㄠˇ˙ㄆ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討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o
解釋:
  1. 征伐。
    【例】討賊、討亂、東征西討
  2. 索取。
    【例】討價、討債
  3. 請求。
    【例】討飯、討饒、討教
  4. 招惹。
    【例】討厭、討人憐、自討苦吃
  5. 娶。
    【例】討老婆、討媳婦
  6. 研究。
    【例】討論、商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o
解釋:
[動]
1.征伐。如:「討賊」、「東征西討」。
2.索取。《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滿天討價,就地還錢。」
3.請求。如:「討飯」、「討饒」、「討教」。
4.招惹。如:「討人憐」、「討厭」、「自討苦吃」。
5.娶。如:「討老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我又不是你師父討的,我怕他做甚!」
6.找。《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不則一日,到西京河南府,討了個下處。」
7.研究。如:「討論」、「商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ó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索取。
  2. [[動] ] 催促、要求。
  3. [[動] ] 與人私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乞的分的抱的養的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