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ris Opera Ballet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成立於1669年,其輝煌的歷史迄今已有三百多年了,是舞蹈藝術悠久歷史的傳承者。其起源可溯自法王路易十四的時代(Louis ⅩⅣ, 1638-1715),他1661年建立了皇家舞蹈學院,並制定了芭蕾基本姿勢及技巧,至今仍為舞者在舞步和身體動作運用上的準則。從十八世紀起,法國舞蹈家和編舞者就不斷受邀到全歐各地宣揚法蘭西學派的舞蹈。它曾經以浪漫主義風格的飄逸仙女和高貴仕女角色聞名天下,可是之後卻被瑟給.狄亞格烈夫(Sergei Diaghilev)引進的「俄式芭蕾」旋風所席捲,使法國芭蕾出現了興衰迭起的歷史。「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向來堅持以舞碼完整和風格多樣為主要路線,而非某些舞者的個人發表園地。所以在背負傳統之重任下,它也極力扮演著現代藝術薈萃之地的角色。1983年秋季至1989年由世界著名芭蕾男舞星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 1938-1993)擔任舞團藝術指導,1990年由派翠克.都彭(Patrick Dupond, 1959-)再接下舞團藝術指導,為維護古典傳統和現代創作並行的雙重目標,都彭亟思將新舊舞碼以輪流的方式演出,並重現十八、十九世紀的舞劇,如包諾維勒(August Bournonville)、聖.李昂、(Arthur Saint-Leon)、派洛(Jules Parrot)、柯拉理、(Jean Coralli)、裴堤帕(Marius Petipa)等古典舞劇經典作品。至於新古典舞蹈有李法(Serge Lifar)、佛金(Mikhail Fokine)、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等人作品,並且引進李蒙、都鐸當代編舞家作品,以及委託剛竄起之國際知名編舞大師,包括巴古葉(Dominique Bagouet)、卻爾滋(Lucinda Childs)、馬漢(Maguy Marin)、拉魯波維奇(La Lubovitch)、杜伯克(Odile Duboc)、克李斯得(Nis Christe)、勞厄(Daniel Larrieu)、阿米塔基(Karole Armitage)等人作品。舞團約有七、八十位優秀舞者及三十多位行政與技術人員。此外,歌劇院的舞蹈學院亦已培育了一百五十六位以上的團員。舞團代表舞碼有《睡美人》、《天鵝湖》、《吉賽兒》、《阿波羅》、《牧神的午後》、《羅密歐與茱麗葉》、《玫瑰花魂》、《浪子回頭》、《雷蒙達》、《兩兄弟》、《華盛頓廣場》、《黑與藍》、《胡桃鉗》、《仲夏夜之夢》、《尼金斯基 ── 尼金斯卡》、《狄亞格烈夫節目》、《白色組曲》、《歌劇魅影》、《馬勒之歌》、《火鳥》、《仙履奇緣》、《黑之悲歌》、《光環》、《卡門》、《浪子》、《柯碧利亞》、《大賦格曲》等名著。〔見Académie Royale de Danse, L' 〕
參照:
舞團節目單1993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