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訓練團體 - 教育百科
訓 | |
練 | |
團 | |
體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Group |
作者: | 吳就君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訓練團體起始於美國國家實驗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 簡稱NTL),是提供人類發展和學習的一種團體模式。最初於一九四七年在美國的緬因州成立,一九五二年移到華盛頓市成為全美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一部分。這個團體方式的理論概念源自社會心理學家勒溫(Kurt Lewin)和李普特(Ronald Lippitt)及兩位教育家布萊福德(Leland Bradford)和班尼(Kenneth Benne)。成員參與團體經驗中研究自已和他人的互動,了解一般團體過程和個人行為與團體情境發生關係的情形。這種投入和跳出來的學習方法曾經吸引世界各地中高階領導者,包括工商組織、政府機構、教會、學校行政、教師、社區領袖、學生領袖等前來參加。 這種團體模式訓練的主要特色是,這些工作中的人能夠更了解團體動力與個人行為的關係,進而影響其所處社會和組織的改變。當時常出現的理念如團體發展,領導行動,教與學中的人類動力,社區發展中的動力。 NTL經過將近五十年的演變,近年來所進行的團體已經從強調工作角色中的人的發展,逐漸變為個人角色的成長。目前NTL的團體所用的方法,已不僅繼續傳承訓練團體的原有學習方法,同時加入會心團體的各種技術和方法。但是其存在的精神仍然是一脈相承於創始者的想法,就是人本的概念,主張每一個人在團體中學習如何真誠關心他人,並肯定自我覺知和對他人的感受性,重視人類的潛能和強調理智的歷程。 歸納言之,訓練團體是由八至十四人組成的面對面團體,參與者在密集的經驗性學習環境中,經由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互動等學習如何學習;其目的在增進自我的成長,精進人際關係的技巧,並了解團體動力的現象,強調此時此地與成員的自發性參與。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訓練團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