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彈性課表(美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lexible Scheduling (USA)
作者: 郭玉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彈性課表係一九六○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中學課程改革。指彈性的教學安排,包括不同人數的教學團體,不同的教學時間,以及不同的上課次數。教學團體可能是大團體、小團體、或是獨立研究;教學時間則由時間單位或稱為模組(modules)的不同組合來作決定,每一單元十五到三十分鐘。上課次數可能一週一次,時間較長,或是一週數次,每次的時間較短,這種彈性安排,主要是配合不同的課程內容、形式、目標、學生的興趣及需要而設計,目的在使教學個別化,學習也個別化。
  彈性課表始自一九六三年美國的五所中學,到一九七○年美國約有百分之五到十的中學採用這種課表,理由是這種課表打破了單一課表(即每週每天固定節數、每節固定時間、固定班級大小)所造成對教學與學習的限制,使教師能從事個別化教學,也可採取協同教學,學生可做較多的選擇,也可以有較多的時間從事獨立研究。
  學校若要採用這種彈性課表要考慮教師的能力、課程內容、學生的學習需要、時間以及設備,這些因素的組合方式會對教、學的品質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必須依他們認為最合適的方式來設計課程,而協同教學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使用教師的技巧與專長。學校行政人員在安排總課表時必須依據教師的要求、配合學校的設備、運用電腦程式來排出課表。理想的課表是尊重所有學生對課程的選擇,並使教師滿意,然而這種情況並不容易做到。一般使用彈性課表的學校一週大約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獨立研究,實驗的課程至少八十分鐘,學生也可以自行進行教學單元。由於這種安排,學生可以開始自己的研究計畫,而學生在校的時間可能不停地走動。
  實施彈性課表的目的是使學生有發展興趣的機會,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經常遭遇到下列的困難:第一,部分學生不夠自動,不會利用獨立研究的時間,因此彈性課表使他們學習時間減少,成績低落;第二,教導不同人數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技巧,就獨立研究而言,許多教師可能沒有能力來做指導,因此,對教師造成困擾;第三,許多學校面對設備不足的問題,例如彈性課表的實施須要資源中心、圖書館、大小團體討論室、媒體、獨立研究的設備等等,但是學校一般的教室都是大小相同的,以致課程的實施受到了限制。
  目前使用彈性課表的學校數量極少,這項課程改革約十年即沒落,因為一般中學生的學習結果並未證實值得實施彈性課表努力與時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彈性課表(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